当前位置:肿瘤瞭望>(WCLC)世界肺癌大会>正文

[WCLC2016]上海市胸科医院多项研究亮相WCLC,韩宝惠教授倾情评论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12/5 10:09:48  浏览量:2741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2016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 2016)上,上海市胸科医院可谓硕果累累,20多项研究作为壁报展示,5位专家在会上作报告。


  编者按
 
  在2016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 2016)上,上海市胸科医院可谓硕果累累,20多项研究作为壁报展示,5位专家在会上作报告。韩宝惠教授即将在12月5日的Mini Oral (MA04)专场担任主持,在12月6日的Mini Oral (MA08)专场点评吴一龙教授的一项研究(AURA3肺癌外周血ctDNA 检测和组织学比对的研究),12月7日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转化研究OA19专场汇报“肺小结节外周血辅助诊断”重要研究。以下先为您介绍上海市胸科医院在WCLC 2016会议上展示的化疗、肺癌筛查、转化研究领域的4项壁报。
 
 
  本届WCLC大会主席Robert Pirker 教授(中)一周前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访问时与韩宝惠教授(左)合影
 
 
  P2.06–020:A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First-Line Genexol-PM/ CrEL-Based Paclitaxel plus Cisplatin in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一项多中心随机非盲一线胶束化紫杉醇/聚氧乙烯蓖麻油紫杉醇对照联合顺铂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韩宝惠1,吴一龙2,史美祺3,顾爱琴1,张雪艳1,金波1,牛艳洁1,董瑜1,顾平1
 
  1.上海市胸科医院;2.广东省人民医院;3.江苏省肿瘤医院
 
  背景:胶束化紫杉醇是一种新型的不含有聚氧乙烯蓖麻油的聚合胶束化的紫杉醇剂型。本研究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比较一线使用胶束化紫杉醇与聚氧乙烯蓖麻油紫杉醇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治疗组为“胶束化紫杉醇+顺铂(胶束化紫杉醇230mg/m2静滴,用药前不进行预处理,联合顺铂70mg/m2,每3周为一周期,周期第1天用药,最多使用6个周期,若第一周期用药后未出现预期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则从第2周期起胶束化紫杉醇静脉给药剂量递增至300mg/m2)”。对照组为“聚氧乙烯蓖麻油紫杉醇+顺铂(紫杉醇175mg/m2静滴,用药前预处理,联合顺铂70mg/m2,每3周为一周期,周期第1天用药,最多使用6个周期)”。受试患者:年龄18至70岁之间,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局部进展、转移性或复发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COG评分0-1。治疗组与对照组2:1随机分组。
 
  结果:170名受试患者已随机入组。PFS与OS数据随访中,尚未成熟。该多中心试验正在进行中。
 
  韩宝惠教授点评
 
  紫杉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水溶性差的特性,传统制剂采用聚氧乙烯蓖麻油作为助溶剂,但后者在体内易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脱髓鞘病变和神经元退行性病变。本研究涉及的胶束化紫杉醇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不含有聚氧乙烯蓖麻油的聚合胶束化的紫杉醇剂型,前期研究提示它的使用可能克服传统制剂的高致敏特性,并具有较高的紫杉醇人体耐受性,提高紫杉醇制剂的临床剂量、增加临床疗效。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研究的方法,拟在临床较大样本上验证上述科学假设。本研究已有170名受试者随机入组,PFS与OS数据正在随访中。期待近期获得令人振奋的研究结果。
 
  P1.03–062: Lung cancer screening with low-dose CT in China: study design and baseline results from the first round screening arm.

  中国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实验设计及源于第一轮筛查的基线结果
 
  韩宝惠,王慧敏,张岩巍,滕家俊,陈群慧,叶剑定,娄加陶,施榕,姜丽岩,顾爱琴,赵怡卓,金波,张雪艳,徐建林,楼煜清,钱芳菲,杨雯佳
 
  目的:NLST研究证实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肺癌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然而也有研究发现LDCT并不能降低肺癌死亡率,同时LDCT筛查是否具有更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也有待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LDCT筛查是否能够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并对LDCT筛查的卫生经济学效益进行分析。
 
  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应用LDCT筛查早期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入组标准为年龄45-70岁,并满足以下之一者:1)有吸烟史 ≥ 20 包年;如戒烟,应< 15年;2)恶性肿瘤家族史(直系);3)自身有肿瘤发病史;4)致癌物质的职业暴露史;5)长期二手烟接触史;6)长期厨房油烟接触史。所有入组者被随机分配到隔年一次的LDCT筛查组和隔年一次的问卷调查对照组。筛查阳性结节根据预先制定的方案进行处理。
 
  结果: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共5933人入组本研究,其中2933人被分配到LDCT筛查组,3000人被分配到对照组。在第一轮筛查中,2892人(98.6%)在随机后接受了LDCT检查,共有742人(25.7%)发现了>4mm的非钙化结节。其中疑似肺癌69人,占非钙化结节的9.3%,占筛查总人数的2.39%。截止到2016年3月,26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肺腺癌23例,肺鳞癌1例,良性结节2例,LDCT筛查肺癌的阳性率为0.83%(24/2892)。在所有的肺癌患者中,2例为原位癌(8.3%),21例(87.5%)为I期,1例(4.2%)为II期。自2016年5月起,第二轮筛查正在进行当中。
 
  结论:低剂量螺旋CT筛查,使高危人群早期肺癌诊断率大幅提高。
 
  韩宝惠教授点评
 
  本研究为国内第一批开展的应用LDCT筛查肺癌高危人群的临床研究,基线筛查的结果提示,LDCT可使高危人群早期肺癌诊断率大幅提高,有望成为我国早期肺癌筛查的可靠手段。而在筛查中如何对高危人群进行准确的界定,如何降低LDCT筛查中过高的假阳性率,以及如何达到最优的卫生经济学效益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本研究的随访工作以及第二轮筛查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后续的研究结果我们也将尽快与同道进行分享。我们相信,LDCT肺癌筛查方法的不断完善,以及新的高敏感性特异性的筛查标志物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以及LDCT与分子标志物在肺癌筛查中的联合,必将为肺癌的筛查和早诊带来新的希望。
 
  P1.05–019: Two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MDC/CCL22 and BLC/CXCL13 a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significant risk of early stage lung adenocarcinoma

  MDC与BLC是早期肺腺癌的独立危险因子
 
  张岩巍,韩宝惠,余科科,胡嵩,楼煜清,刘春兴,徐建林,李榕,张雪艳,王慧敏
 
  背景:随着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应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被筛查发现。然而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假阳性率较高,仍需要更多的指标来辅助预测早期肺癌的发病风险,以便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从而达到提高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的目的。本研究以外周血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与早期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入手,以期找到预测早期肺癌发病风险的可靠指标。
 
  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标本228例,并根据患者性别、年龄(±2岁)、吸烟史及血样收集时间(±3个月)1:1匹配健康对照者血标本。使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了肺癌相关的10个炎症相关因子在入组血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外周血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早期肺癌发病的相关性。
 
  结果:在检测的10个炎症相关因子中,4个发现与早期肺癌的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其中MDC/CCL22(OR=0.29, 95% CI:0.16-0.53; Ptrend=1.0×10-5 )、BLC/CXCL13 (OR=4.17, 95% CI: 2.23-7.79; Ptrend=1.0×10-5 )经过Bonferroni校正(Ptrends<0.005)后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发现MDC/CCL22和BLC/CXCL13与非吸烟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I期及IA期肺癌发病风险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发现BLC/CXCL13与亚厘米肺癌的发病风险依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最高表达分类组较最低表达分类组发病风险升高了2.90倍(95% CI:1.03-8.17),Ptrend为0.037。BLC/CXCL13随着早期肺癌进展的不同阶段(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癌),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46)。
 
  结论:炎症相关因子MDC/CCL22和BLC/CXCL13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早期NSCLC发病风险的可靠指标,BLC/CXCL13随着早期肺癌由原位癌进展到微浸润、浸润性肺癌的过程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能在早期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韩宝惠教授点评
 
  这项研究从炎症的角度分析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的风险因素,结果首次揭示了炎症相关因子MDC和BLC与早期NSCLC的发病风险显著相关,亚组分析显示二者与非吸烟NSCLC的发病也具有显著相关性,为早期及非吸烟NSCLC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这项研究也发现炎症相关因子BLC高表达的患者亚厘米肺癌的发病风险升高了2.9倍,其可作为临床上辅助诊断亚厘米肺癌这一最为难以鉴别的肺癌类型的可靠指标。本研究有望与LDCT检查相结合,为早期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提供新的辅助诊断及预警标志物。
 
  P2.01–082: Transcriptional profiling identified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of mitofusin-2 deficiency and its risk in lung adenocarcinoma

  转录表达谱分析揭示线粒体融合基因-2(MFN2)缺陷的抗增殖作用及其是肺腺癌的危险因素
 
  楼煜清,张岩巍,李榕,顾平,熊丽纹,钟华,张雪艳,姜丽岩,张伟,韩宝惠
 
  背景:线粒体融合基因-2(MFN2)最早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中被认为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近年来有报道提示其与多种肿瘤相关。然而,该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究竟是癌基因还是抑癌基因仍存在争议。我们前期的细胞周期试验及MTT实验分析显示,MFN2基因缺陷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但是对其调控网络的变化及其潜在的机制尚未作进一步探索。
 
  方法:该研究首先分析了MFN2基因敲除后的A549细胞株的基因表达谱。然后,研究者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对61例配对的癌与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比较。
 
  结果:在MFN2基因敲除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癌症相关信号通路富集于最可疑的MFN2缺陷相关通路。然后,研究者梳理出特定的通路以满足A549细胞株上MFN2基因被敲除的影响,同时鉴别出一些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的基因。另外,转录因子靶基因富集分析提示E2F是一个对MFN2缺陷反应性下调的潜在转录因子。
 
  结论:通过转录表达谱分析发现MFN2缺陷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MFN2是肺腺癌的危险因素。
 
  韩宝惠教授点评
 
  这是本研究团队近期开展的一系列基础转化研究。心血管领域早前发现MFN2基因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然而MFN2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究竟是癌基因还是抑癌基因仍存在争议。我们前期的细胞水平研究发现,MFN2基因敲除后的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调控网络的变化及其潜在的机制作进一步探索。我们将在进一步研究中探索其下游的信号通路及寻找可能的抑制相关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为肺腺癌的未知驱动基因探索、信号通路机制研究和新治疗靶点的发现提供新的转化医学证据。
 
  会议小贴士
 
  韩宝惠教授将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转化研究OA19专场汇报一项重要研究。
 
  Oral Session (OA19): Translational Research in Early Stage NSCLC
 
  OA19.03: Identify Lung Adenocarcinoma in Situ among Pulmonary Micro-Nodules through Blood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通过血液基因表达谱在肺小结节中鉴别肺原位腺癌
 
  讲者: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
 
  时间:12月7日11:20
 
  地点: Schubert 3

版面编辑:赵丽丽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WCLC 2016上海市胸科医院非小细胞肺癌转化韩宝惠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