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于凯江教授:迈出坚实的第一步,首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胜利召开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12/4 12:54:29  浏览量:2453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肿瘤瞭望:今年2月,中国抗癌协会正式获批成立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在全国肿瘤重症同道的努力推动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全国学术大会于11月25日在天津胜利召开。《肿瘤瞭望》有幸采访首届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于凯江教授,回顾中国肿瘤重症医学建立的筚路蓝缕,展望肿瘤重症学科发展的美好未来。

于凯江教授
 
建立肿瘤重症学科,符合“健康中国”战略需求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变以及人民健康意识的提升,我国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根据国家肿瘤登记中心的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人口预期肿瘤新发病例总数为429.2万人,预期死亡为281.4万人。这意味着在中国,每分钟即有8个人确诊为肿瘤,有5个人因肿瘤离世。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人口,恶性肿瘤均已登顶中国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成为严重威胁中国居民生命安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2017年国家发改委和卫计委联合印发的《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遴选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将以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重点病种和重症医学为主,建设一批具有专科特色的医院和学科。
 
肿瘤重症作为肿瘤和重症疾病跨学科的亚专业,是肿瘤疾病诊治全周期中的重要阶段。建立和完善肿瘤重症学科符合“健康中国”战略需求。在国内肿瘤重症同仁的不懈努力和各界同仁的鼎力支持下,2017年2月7日,中国抗癌协会正式获批成立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完善肿瘤重症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立肿瘤重症学科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但我们不得不客观面对在完善肿瘤重症学科过程中存在众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三次全国ICU普查和今年全国肿瘤重症医学普查的结果显示,在发展和完善肿瘤重症学科起步阶段存在以下若干问题:肿瘤专科医院ICU床位数、从业人员不足;肿瘤重症医学医生和护理专业培训、基本技能有待加强;肿瘤ICU从业人员构成及管理模式有待优化;肿瘤ICU脏器支持设备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
 
 
首届肿瘤重症年会,迈出学科发展的第一步
 
面对肿瘤重症学科建设客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将担负起发展完善肿瘤重症医学的职责和使命。立足于科研、教学和临床实践等层面,协会将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会议;编撰和出版肿瘤重症相关教材、专著和学术期刊;制定肿瘤重症相关诊疗规范和指南;加强肿瘤重症医学资质认证和质量控制;搭建区域肿瘤重症多中心研究平台。
 
以本次在天津召开的首届中国肿瘤重症医学学术年会为例,在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精心策划、承办下,首届年会为国内同道呈现了一场肿瘤重症医学的学术饕餮盛宴。会议内容涵盖肿瘤重症营养、感染及MODS等临床实践、护理支持和相关研究进展;并采用专家讲座、争议话题辩论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交流互动。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国内同道的艰辛努力下,肿瘤重症学科从筹备到建立得以顺利进行;而首届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肿瘤重症医学迈出了学科发展坚实的第一步。
 
专家简介
 
于凯江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重症医学系主任,中俄重症医学研究所所长,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危重病医学分会全国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脓毒症的免疫机制及相应治疗研究,发表SCI文章30余篇,核心期刊百余篇,主持编写国家统编教材《重症医学》,出版论著十余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专项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达1000余万。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1名),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第1名),省新技术应用奖2项(第1名),专利1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于凯江癌症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