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宝惠教授:抗血管生成在肺癌治疗还有哪些应用的空间丨CSCO 2020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0/10/30 12:23:14  浏览量:1240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2020 CSCO年会,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作主题报告《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肺癌中的应用》,

编者按:在2020 CSCO年会NSCLC/SCLC 靶向、抗血管及 ADC 等治疗进展专场,CSCO肿瘤血管靶向专业委员会主委、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作主题报告《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肺癌中的应用》,并在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数据专场 2介绍研究创新药物研究进展。本刊邀请韩教授分享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肿瘤瞭望》:2020年CSCO年会以学术周的形式,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举行。您对本次年会有什么印象?对这种举办方式有何看法?
 
韩宝惠教授:2020年的疫情发生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医务人员冲锋陷阵,全国人民通力合作,取得伟大胜利,这是可喜可贺的。在抗击疫情取得胜利的前提下,为了保持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同时使学术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基本医疗有条不紊的推进,今年CSCO学术会议在防疫和学术交流之间寻找平衡,采用线上和线下进行同时举行的方式,这是非常符合目前形势的。目前,CSCO的参会人员规模已经突破4万人,进一步扩大线下会议规模可能会受到限制,通过线上形式举办学术会议,可以扩大普及面,使更多的同行有更广泛的资源和机会参与学术交流,因此这种线上和线下进行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更广泛的进行学术交流。
 
《肿瘤瞭望》:在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数据专场环节,您介绍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伴EGFR敏感突变且既往EGFR TKI治疗失败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中心、前瞻性、单臂II期研究。这项研究设计的考量是什么?
 
 
韩宝惠教授:这是一项II期临床研究。既往研究发现,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有可能并不适合免疫治疗,但是,目前这一观点正在受到挑战,部分研究发现,携带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有可能在免疫治疗中获益,如IMpower150研究中,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有相应的临床获益,免疫治疗有可能为驱动突变阳性患者的后线治疗提供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耐药机制选择相应的诊疗策略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关键,如接受奥希替尼治疗后耐药的患者,若c-Met基因扩增,可接受克唑替尼治疗,但是,这部分患者所占比例较低,更多的患者并不携带相应的驱动基因突变,这部分患者后续如何诊疗是一个值得探索和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研究者发起的II期临床研究,旨在探索靶向治疗药物耐药后,又无相应可治疗靶点的患者,选择何种后续的临床诊疗方案。
 
这项研究纳入EGFR敏感突变非鳞NSCLC且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进展 (1/2/3代TKIs )、未接受过系统化疗或抗PD-(L)1作为晚期治疗、ECOG PS 0-1分的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200mg,D1)联合卡铂(AUC=5, D1)及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60mg/m2, D1,Q3W,4周期),4周期诱导治疗后,未进展的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500 mg/m2,D1)的维持治疗。治疗应当持续进行,直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患者撤销知情同意或治疗满2年。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价为疾病进展后,如研究者判断患者可以获益于继续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研究者决策后继续使用替雷利珠单抗。
 
 
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是1年PFS率,评估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次要研究重点是根据RECIST1.1版评价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缓解持续缓解时间(Duration of response,DOR)及采用NCI-CTCAE v5版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探索性目的是评估EGFR-TKI耐药后肿瘤突变负荷(TMB)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关系,并评估其它潜在的疗效预测标志物。
 
 
目前,这项临床研究已经开始入组。
 
《肿瘤瞭望》:请您简单谈一谈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肺癌的治疗还有哪些应用的空间?
 
韩宝惠教授: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精准治疗时代,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通过合理的靶向治疗,有可能获得长期生存,并将肺癌变成慢性疾病;针对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患者,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治疗,已经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5年生存率,尤其是在PD-L1≥50%的患者,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的5年生存率突破30%。但是,无论是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其合理的受众仅仅是一部分人群,如免疫治疗在PD-L1≥50%的患者中疗效更好,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对免疫治疗产生客观反应,因此,如何扩大受益人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联合治疗是重要的治疗选择,血管靶向是常见的联合药物。
 
从理论来说,免疫治疗主要是针对肿瘤的免疫微环境,而抗血管生成治疗同样是针对肿瘤的免疫微环境,两者进一步联合有利于免疫细胞进入肿瘤微环境,将冷肿瘤变成热肿瘤,将部分不适合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变成适合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疗效。因此联合血管靶向的治疗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目前,血管靶向联合治疗有几种不同的模式:即抗血管生成与免疫治疗的联合;抗血管生成与小分子TKI类药物联合以及与化疗的联合等,每个领域都有很多研究正在进行。如正在开展的LEAP-007研究探索了Pembrolizumab联合仑伐替尼的疗效及安全性,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的II期临床研究同样正在入组中。从我们前期的探索性数据来看,这一治疗策略的效果是基本令人满意的。我们前期进行的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的研究数据,已经展现了非常好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已经在去年世界肺癌大会上进行汇报,这一治疗策略的ORR达到72.7%,DCR更是达到100%,6个月的PFS率达到93.8%;同时,吴一龙教授进行的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的CTONG-1509研究,同样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疗效;与化疗联合方面,安罗替尼与化疗的研究也正在入组,前期的预试验结果显示,安罗替尼与化疗联合治疗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晚期NSCLC患者,其PFS达到12个月左右,基本和携带EGFR敏感突变且接受一代EGFR-TKI治疗的患者效果差不多,目前,注册临床研究的入组也已经接近尾声,希望这一研究结果可以为患者的一线治疗带来新的选择。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