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Nature子刊 | 乳腺癌抗HER2治疗药物的未来发展方向:多措并举,无限潜能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12/21 14:02:20  浏览量:657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HER2是一种可操作性强、敏感度高的治疗靶点,它的发现是治疗高侵袭性HER2阳性乳腺癌(HER2+BC)的重大突破。《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的一篇综述讨论了目前HER2阳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耐药机制、治疗方法和药物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编者按: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HER2是一种可操作性强、敏感度高的治疗靶点,它的发现是治疗高侵袭性HER2阳性乳腺癌(HER2+BC)的重大突破。《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的一篇综述讨论了目前HER2阳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耐药机制、治疗方法和药物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前HER2+BC的标准治疗策略
 
HER受体由细胞外配体结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组成。配体与HER蛋白结合会导致这些受体的同源二聚化或异源二聚化,从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抑制细胞凋亡[1]。HER2没有已知的专属配体,其他HER蛋白如HER3是首选二聚化伴侣[2]。根据美国临床肿瘤肿瘤学会/美国病理学学会(ASCO/CAP)指南,可根据免疫组化(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诊断HER2过表达,并以此为指导选用靶向HER2的治疗药物。自1998年曲妥珠单抗获批应用与HER2+BC以来,已有多种药物陆续获批,包括其他大分子单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抗体偶联药物(ADC)等(见图1)。
 
图1乳腺癌抗HER 2治疗发展
 
抗HER2靶向治疗耐药机制
 
抗HER2治疗的耐药机制复杂多样。曲妥珠单抗耐药的常见原因之一是HER家族受体的不完全抑制,可通过抗HER2双靶治疗或具对HER2低表达有效的抗HER2 ADC来克服此类耐药作用。此外,HER2激活突变、p95HER2和Δ16HER2导致的HER2表位缺失或掩蔽也会造成抗HER2靶向治疗耐药(图2)。
 
图2 HER2靶向治疗耐药机制
 
新一代抗HER2治疗药物发展
 
1.单克隆抗体
 
常用的单克隆抗体有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和玛格妥昔单抗。HER2-HER3二聚体的破坏可有效阻止HER2驱动的信号传导,这也是帕妥珠单抗主要机制之一[3]。HER3是HER2首选的二聚体伴侣,过去十年已经对几种靶向HER3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了探索,包括靶向HER3胞外结构域(ECD)的Seribantumab和Patritumab、提高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DCC)的鲁妥珠单抗(Lumretuzumab)和TrasGex、或非活性构象的HER3陷阱如衣更妥单抗(elgemtumab)。尽管此类药物已显示了初步活性,但在当前抗HER2治疗较高的标准下,大多数药物终止了开发或转而向ADC领域拓展。
 
2.抗体偶联药物(ADC)
 
ADC最初设计目的是将化疗的细胞毒作用靶向引导至特定的肿瘤细胞。ADC通过连接子将靶向性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有效载荷)共价结合,既能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受体发挥ADCC效应,又能在肿瘤细胞内化后释放有效载荷发挥细胞毒作用,甚至细胞毒载荷渗透至肿瘤细胞周围发挥旁观者效应,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常用的ADC包括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德曲妥珠单抗(T-DXd)、戈沙妥珠单抗(SG),此外还有十几种HER2靶向ADC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它们在有效载荷、连接子、靶向HER2表位、药物抗体比(DAR)方面有所不同(见表1)。
 
表1正在开发的抗HER ADC
 
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
 
抗HER2 TKIs是以肿瘤细胞内HER2信号转导通路中催化激酶域为靶点的小分子药物,可与ATP竞争,阻断磷酸化并激活下游信号级联反应。常用的抗HER2 TKIs有拉帕替尼、奈拉替尼、吡咯替尼、图卡替尼)等。因此类药物具有透过血脑屏障的特性,临床中备受青睐,如今,数种抗HER2 TKIs正在开发中,如DZD1516、BDTX-189等(见表2)。
 
表2正在开发的抗HER2 TKIs
 
4.双特异性抗体
 
双特异性抗体可以针对两个不同的结合位点,或靶向同一抗原上的两个不同表位。由于双特异性抗体可设计为一个结合位点为特异性靶点,另一个位点为产生协同效应的免疫靶标,因此双特异性抗体的用途非常广泛。目前在研的双特异性抗体包括靶向HER2 ECD IV和HER2二聚体ECDⅡ的Zanidatamab(ZW25)、靶向HER2和NRG1融合蛋白的Zenocutuzumab(MCLA-128)、靶向HER2结构域Ⅱ和结构域IV的KN026等。
 
5.靶向蛋白质降解剂
 
靶向蛋白质降解利用天然蛋白质降解系统达到治疗目的。近期开发的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s)是由两个配体通过连接子连接而成的异质双功能分子,表现出一种催化型的作用机制,并已显示出临床疗效。通过将靶向蛋白降解物与HER2特异性抗体结合,可产生抗体-新降解物偶联物(AnDC),进而选择性地降解HER2表达细胞。ORM-5029则是通过帕妥珠单抗将催化GSPT1蛋白降解剂(SMol006)递送到HER2表达的肿瘤细胞,在被内吞后对细胞产生降解作用,杀死肿瘤细胞。目前,ORM-5029已显示出与其他GSPT1降解剂和抗HER2 ADC相当作用效果[4]
 
6.靶向HER2的癌症疫苗
 
癌症疫苗旨在激发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通过刺激CD+8和CD4+T细胞对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反应,来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5]。正在设计的针对HER2的癌症疫苗包括多肽疫苗、蛋白质疫苗、细胞疫苗、树突细胞(DC)疫苗、基于DNA或病毒的重组疫苗(表3)。
 
表3抗HER2乳腺癌疫苗
 
7.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PIs)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PIs)通过诱导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从而实现持久治疗,从而改变了实体瘤(例如黑色素瘤和肺癌)的治疗格局。尽管PD-L1在乳腺癌的表达水平很高,但CPI在HER2+BC中的疗效并不理想。放射治疗(RT)可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TME)、暴露肿瘤抗原、诱导抗炎反应等发挥免疫刺激作用[6],因此在CPI联合RT可能会增强疗效(见图3)。目前大多数RT联合CPI的研究仅限于HER2−或TNBC患者,HER2+BC的研究相对较少。
 
图3 RT+CPIs
 
8.双特异性抗体衔接子(BiTEs)
 
BC对免疫治疗不敏感可能是因化疗形成的免疫抑制TME所致,转移性肿瘤MHC I类分子的丢失会导致靶向BC特异性抗原的T细胞库克隆的减少或延迟恢复[7]。新型双特异性抗体(BsAb)可以通过同时结合肿瘤特异性抗原和免疫细胞来克服这一屏障,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HER2是这此类BsAb常用的抗原。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子(BiTEs)使用针对CD3和HER2的BsAb,将T细胞靶向运送HER2表达的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见图4)。BiTE的优势在于T细胞的激活不依赖于抗原特异性,并且大部分T细胞被激活。
 
图3 HER2-CD3双特异性抗体衔接子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9.抗体-免疫刺激偶联物(ISACs)
 
抗体-免疫刺激偶联物(ISACs)将免疫刺激剂羽肿瘤特异性抗体共价结合,可触发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靶向肿瘤依赖性激活,从而根除肿瘤(图5)[8]。如BDC-1001由不可裂解的连接子将TLR7/8激动剂与曲妥珠单抗类似物共价结合,同时存在曲妥珠单抗介导的直接抗肿瘤作用、由TLR7/8激动剂激活髓系抗原呈递细胞(APC)后对HER2过表达细胞是吞噬和消除作用。本质上,ISACs通过局部刺激免疫系统将TME从“冷”变“热”,从而发挥免疫治疗效果。表3列出了其他正在开发曲妥珠单抗及其类似物与TLR7/8偶联的ISACs。
 
表格3正在开发的HER2+BC ISACs
 
图5 ISACs的作用机制
 
10.工程化毒素体(ETBs)
 
工程毒素体(ETBs)是一种结合了抗体特异性和细菌毒素细胞破坏机制的新型免疫毒素(图6)。MT-5111将去免疫ETB融合到HER2抗体产生了新的作用机制,通过酶促作用和永久性核糖体破坏作用直接杀伤细胞,从而潜在地绕过抗HER2 TKIs、ADC或抗体等的耐药机制[9]
 
图6工程化毒素体作用机制
 
11.CAR-M和CAR-NK疗法
 
嵌合抗原受体(CARs)是一种结合抗体特异性和T细胞下游信号的工程分子,是细胞免疫疗法的一个关键类别。尽管FDA批准的CAR-T疗法可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但由于需要主动运输和渗透才能使T细胞送至TME,故其在实体肿瘤中的应用存在阻碍。将免疫细胞予以替换是一种有效的改进途径。CAR-Ms(如CT-0508)可将旁观免疫抑制的M2巨噬细胞转化为促炎的M1巨噬细胞,上调APC机制,并通过激活未成熟的DCs、募集活化的CD8 T细胞改写TME,从而增强抗肿瘤反应(图7)。CAR-NK细胞(如CT-179)可作为针对肿瘤相关抗原(TAAs)的受体,将效应NK细胞靶向募集至特定肿瘤细胞,进而通过多种机制产生细胞毒性,且不会诱发细胞因子风暴(CRS),又因为它们可以来源于外周血细胞、干细胞或NK-92细胞系,因此可能较CAR-T更具优势[10]
 
图7 CAR-M作用机制
 
结论
 
HER2作为乳腺癌的治疗靶点,针对其开发的抗肿瘤药物使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随着人工智能、CRISPR-Cas9、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学、空间蛋白质组学和诊疗学等的新技术的发展,新药开发也在不断进步,将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和临床获益。
 
文章来源:Swain SM,Shastry M,Hamilton E.Targeting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advances and future directions.Nat Rev Drug Discov.2023;22(2):101-126.doi:10.1038/s41573-022-00579-0
 
参考文献:
 
[1]Tebbutt,N.,Pedersen,M.W.&Johns,T.G.Targeting the ERBB family in cancer:couples therapy.Nat.Rev.Cancer 13,663e73(2013).
 
[2]Baselga,J.&Swain,S.M.Novel anticancer targets:revisiting ERBB2 and discovering ERBB3.Nat.Rev.Cancer 9,463–475(2009)
 
[3]Holbro,T.et al.The ErbB2/ErbB3 heterodimer functions as an oncogenic unit:ErbB2 requires ErbB3 to drive breast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Proc.Natl Acad.Sci.USA 100,8933–8938(2003).
 
[4]Palacino,J.et al.ORM-5029:A first-in-class 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 therapy using antibody neodegrader conjugate(AnDC)for HER2-expressing breast cancer.Cancer Res.82(Suppl.4),Abstr.3933(2022).
 
[5]Solinas,C.,Aiello,M.,Migliori,E.,Willard-Gallo,K.&Emens,L.A.Breast cancer vaccines:heeding the lessons of the past to guide a path forward.Cancer Treat.Rev.84,101947(2020).
 
[6]Nguyen,A.T.,Shiao,S.L.&McArthur,H.L.Advances in combining radiation and immun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Clin.Breast Cancer 21,143–152(2021).
 
[7]Messaoudene,M.et al.T-cell bispecific antibodies in node-positive breast cancer:novel therapeutic avenue for MHC class I loss variants.Ann.Oncol.30,934–944(2019).
 
[8]Le Blanc,H.et al.Systemically administered HER2-targeted ISACs provoke a rapid,local response that engages the innate and adaptive arms of the immune system to eradicate tumors in preclinical models.J.Immunother.Cancer 8(Suppl.3),Abstr.605(2020).
 
[9]Wainberg,Z.A.et al.Phase 1 study of the novel immunotoxin MT-5111 in patients with HER-2+tumors.Cancer Res.81,CT130(2021).
 
[10]Marofi,F.et al.CAR-NK cell:a new paradigm in tumor immunotherapy.Front.Oncol.11,673276(2021).
 
审批编号CN-126925,有效期至2024-12-17
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