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指南落地,研讨深耕丨2024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研修班(二期)圆满落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8/29 11:46:12  浏览量:341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处暑时节,凉风有信。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和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2024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研修班(二期)”于2024年8月23-25日在北京高博医院举行。

编者按:处暑时节,凉风有信。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和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2024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研修班(二期)”于2024年8月23-25日在北京高博医院举行。此次研修班旨在全面提升全国乳腺癌领域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通过CSCO BC诊疗指南解读、最新科研成果介绍及临床实践经验分享等形式,传递最新进展,推动乳腺癌规范化治疗进程。
 
2024年CSCO BC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研修班首日精粹
 
△江泽飞教授致辞
 
开幕式上,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及主办方CSCO学会的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乳腺疾病专家、学者及学员表示了热烈欢迎,并特别强调了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研修班开办的意义。他表示,对临床医生进行继续教育,使其临床诊疗更加规范,是CSCO的重要目标之一。研修班不仅是学术研讨的场合,更是分享最新临床研究数据、解读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临床案例的重要平台。2024年6月召开的第一期“2024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研修班”结束后,各位学员纷纷表示收获满满。特此在CSCO学会的支持下,开展了本次第二期研修班,希望能借此机会,让更多基层医生了解并掌握规范的乳腺癌治疗技术,为肿瘤患者提供最佳的服务。
 
△李进教授致辞
 
随后,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李进教授也作为主办方北京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通过视频发表致辞,他提到,乳腺癌的规范化治疗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治疗效果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名列前茅,这离不开乳腺癌治疗领域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继续共同努力,不断为推动我国乳腺癌诊疗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
 
 
为了确保研修班学员质量,主办方实行了严格的筛选程序,并要求所有学员实名制注册。开幕式上还进行了简短的班委选举,最终选出两位医生分别担任班长和学习委员,进一步保障了学员们的深入学习效果,开幕式结束后,研修班进入了学术部分。
 
上午的会议聚焦乳腺癌治疗策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就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进行了深入讲解。HER2阳性乳腺癌虽占比较低,但预后较差,准确检测至关重要。她回顾了我国HER2检测指南及临床诊疗专家共识的发展历程,并强调了标准化检测及再检测的重要性。介绍了单克隆抗体类、小分子靶向药物及抗体偶联药物三大类治疗药物,及其在早期及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规范化应用。通过具体案例,郝教授展示了新辅助治疗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PCR优势,讨论了未获得PCR患者的后续治疗选择。
 
分享专家:郝春芳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梁旭教授围绕HR+晚期乳腺癌的诊疗热点进行了深入讲解,重点分享了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中的患者的内分泌治疗的进展。通过具体病例,展示了如何根据患者的内分泌治疗敏感性、疾病分期及症状等因素来选择一线治疗方案。此外,梁教授还指出内分泌耐药是晚期乳腺癌患者不可避免的挑战,并介绍了在内分泌耐药后如何合理选择化疗、CDK4/6抑制剂等治疗方案。建议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全程管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分享专家:梁旭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谨教授介绍了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治疗策略,她回顾了传统化疗在TNBC治疗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TNBC领域的最新突破,此外还讨论了PARP抑制剂在BRCA突变TNBC患者中的潜在应用,强调了基因检测对于精准医疗的重要性。她提到,随着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不断发展,CSCO指南也进行了相应更新,更加细化地指导了TNBC的治疗选择。在临床实践方面,杨谨教授分享了免疫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及其管理策略,并强调了新辅助免疫治疗在早期TNBC中的重要性,以及免疫维持治疗在晚期TNBC中的持续应用。
 
分享专家:杨谨教授
 
下午的会议围绕乳腺癌的诊断展开。
 
解放军总医院周娟教授分享了乳腺癌影像诊断要点。她强调了X线检查在无症状人群筛查和有症状人群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超声作为X线筛查的补充手段,特别适用于引导穿刺活检。针对高危人群、致密乳腺以及需要治疗前基线评估的患者,推荐MRI作为检查手段。周娟教授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她还提到,影像检查的最佳时间为月经期第7-10天,以避免误诊。此外,对于特殊部位的转移瘤及疗效评估,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确保诊断的精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分享专家:周娟教授
 
河北省肿瘤医院刘月平教授就乳腺癌精准治疗下病理诊断临床需求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HER2阳性检测需精准,确保结果可靠,加强临床病理沟通。二是警惕模拟TNBC肿瘤,拓宽诊断思路,确保准确识别。三是淋巴结转移评估需合作,探索共识流程,提升评估精准度。
 
分享专家:刘月平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何英剑教授详细讲解了临床研究数据学的解读和设计。他首先以NATALEE研究为例进行了研究设计的分享。并强调正确解读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和风险比(HR)等常用指标的重要性,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及常见问题。例如,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简单易懂但不能全面反映整体疗效,而HR更适合间接比较,但需满足比例风险假定。强调了预设分层因子和样本量对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影响。
 
分享专家:何英剑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闫敏教授基于《CSCO乳腺癌骨转移共识》分享了乳腺癌骨转移诊疗进展,并介绍了优替德隆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乳腺癌脑转移的研究。她强调:无症状筛查对发现乳腺癌脑转移至关重要,推荐头颅MRI平扫+增强扫描。治疗理念注重全身控制,优先选用兼顾颅内外病情的药物方案。局部治疗倾向创伤小的SRS,必要时考虑全脑放疗或手术。积极探索打开血脑屏障机制,开发高效通透的脑转移治疗药物。
 
分享专家:闫敏教授
 
下午的会议由江泽飞教授主持,讨论了MDT在乳腺癌脑转移病例中的应用。专家们还探讨了乳腺癌临床试验设计及未来发展方向。与会者积极互动,分享了各自的临床疑惑与经验。
 
主持嘉宾
 
 
 
 
多学科诊疗(MDT)管理与新药临床研究
研修班次日撷英
 
清华大学医学院陈晓媛教授分析了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的趋势。她首先介绍了当前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热点领域,包括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细胞治疗等,详细讲解了多项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强调了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重要性。她还介绍了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并探讨了多靶点药物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趋势。此外,陈晓媛教授介绍了中国创新药“License out”(许可输出)的整体情况,并分析了药物研发面临的挑战,如耐药性问题和毒副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分享专家:陈晓媛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郝晓鹏教授着重探讨了乳腺外科治疗临床问题。他讨论了术前活检的重要性,比较了穿刺活检和开放活检的优缺点。穿刺活检因创伤小、恢复快、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成为推荐的诊断方式。他强调了MRI在保乳手术中的重要性,是对原发病灶进行基线评估时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通过MRI可以更精准地评估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对于术前治疗,他提到新辅助化疗可以使不可手术的肿瘤降期,从而提高保乳率和R0切除率。此外,他详细探讨了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实施,指出其在新辅助治疗后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并强调外科手术在乳腺癌治疗全程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分享专家:郝晓鹏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孙冰教授介绍了现代放疗技术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特点和优势。讨论了乳腺癌术后放疗的作用及其在不同分期和治疗阶段中的应用。她总结以下几点:推广使用大分割放疗技术成为重要趋势;对于内乳放疗的地位与作用,医学界仍在持续探索中;精确靶区的确定与勾画是放疗成功的关键;精准放疗与药物治疗的合理结合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放疗在脑转移及晚期姑息减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分享专家:孙冰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详细探讨了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现状与发展,指出从外科衍生出的治疗理念逐步深入到系统治疗层面。她强调了新辅助治疗对于提升不可手术患者手术机会、增加保乳可能性及减少治疗副反应的重要性。随着药物的进步,尤其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引入,新辅助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拓展,对TNBC和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新辅助治疗的关键在于合理选择适应证、规范治疗流程、精细病理评估及适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多周期系统治疗,不仅追求肿瘤降期,更致力于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分享专家:王殊教授
 
随后进行的早期乳腺癌MDT病例讨论会上,与会者积极参与讨论,学习气氛浓烈。
 
下午的会议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李曼教授传授了乳腺肿瘤内科的学科建设与科室管理经验。分享了科室如何通过MDT合作,系统化、常态化地开展诊疗工作,提升疑难重症诊疗能力的经验。特别详细介绍了青年医生的培养策略,通过分类培养、科研学术沙龙和国际交流,全面提升青年医生的医疗和科研能力。对科室在学术影响力提升、国际交流和科研项目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享。
 
分享专家:李曼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张少华教授对《CSCO乳腺癌骨转移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乳腺癌骨转移在晚期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骨转移的诊断方法包括ECT、CT、X线和MRI等,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PET-CT虽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但尚未作为常规推荐。治疗方面,骨改良药物(如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可以预防和治疗骨相关事件(SREs),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此外,局部治疗如放疗、手术和镇痛治疗在缓解症状和恢复功能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
 
分享专家:张少华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李建斌教授分享了利用大数据进行科研并发表文章的经验。他比较了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真实世界研究(RWS)的优缺点,介绍了CSCO BC数据库的发展历程和多个真实世界研究的案例。他利用自建数据库与美国Flatrion数据库,比较了中美两国乳腺癌特别是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情况,分析出我国新辅助治疗比例相对较高的因素。此外,他强调了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的关键技术,并分享了如何在大数据环境中进行科研,展现了大数据的应用价值。
 
分享专家:李建斌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详细讲述了AI技术如何通过影像识别、基因组测序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手段,提升乳腺癌的早期筛查、诊断、突变判断、风险分层和治疗策略的精准度。他强调了AI在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巨大潜力,通过整合大数据和临床经验,开发出符合中国临床实践的CSCO肿瘤AI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更精准的治疗决策,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此外,江泽飞教授还展示了AI在新药研发和智能决策中的应用前景,指出AI技术将引领乳腺癌诊疗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分享专家:江泽飞教授
 
主持嘉宾
 
 
学术前沿与科研经验
研修班第3日回眸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分享了乳腺癌临床研究设计的核心要点,强调了在解决临床问题中科学设计的重要性。他通过多个实例说明了如何选择适合的研究人群、干预方法及对照方案,并强调了临床研究设计的关键在于因果关系的明确及研究问题的针对性。此外,张教授提到了“PICOS”原则作为文献解读和研究设计的重要指导原则,进一步强调了临床研究中细致规划与综合判断的重要性,强调研究的立意、选题、伦理都很重要,可采用流程化管理确保研究顺利推进。
 
分享专家:张剑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姚静教授就多基因检测辅助早期乳腺癌治疗决策进行深入讲解。她介绍了乳腺癌21基因检测(Oncotype DX)的目的和发展历程,并提到了其他多基因检测工具(如MammaPrint)的临床应用和局限性。她同时介绍了国内自主研发的28基因检测,该检测通过回顾性验证,显示出对远处复发转移的良好预测价值,并初步探索了对化疗和放疗指导的可能性。她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肿瘤特征、基因检测结果等多方面因素,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决策。
 
分享专家:姚静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一舟教授分享了基于临床问题的科研基金申请经验。选题应具备创新性、重要性和可行性,思路可以分为“继往开来”:立足于前期研究基础,拓展新方向;“另辟蹊径”:聚焦关键临床问题,提出新的科学问题。江一舟教授详细解释了科研基金申请的准备工作与具体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的撰写技巧,强调了逻辑性和层次分明的重要性。最后,他总结了科研基金申请的关键要素,如工作基础、预实验结果和依托平台,鼓励科研人员提前准备,积累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标书撰写需反复推敲,以提高申请成功率。
 
分享专家:江一舟教授
 
主持嘉宾
 
 
结语
 
随着大会主席江泽飞教授精辟的总结发言以及激动人心的结业仪式,为期2天半的研修班圆满结束。近百名学员通过本次会议获得了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共同推动了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的进程。CSCO将继续致力于提升乳腺癌诊疗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精彩瞬间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