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A大咖访谈丨张会来教授团队揭示PGI-FL、MCL研究进展与CD58影响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11/5 14:19:57  浏览量:155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欧洲血液协会(EHA)第29届年会于2024年6月13日至16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此会议为欧洲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盛会,每年吸引众多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共同分享与探讨血液学领域的创新理念、最新科学研究及临床研究成果。在本届会议上,我国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团队的多项研究成果入选。为深入了解这些淋巴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该团队邱立华教授进行深度解读。

欧洲血液协会(EHA)第29届年会于2024年6月13日至16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此会议为欧洲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盛会,每年吸引众多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共同分享与探讨血液学领域的创新理念、最新科学研究及临床研究成果。在本届会议上,我国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团队的多项研究成果入选。为深入了解这些淋巴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该团队邱立华教授进行深度解读。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首先请您介绍下这项“原发性胃肠道滤泡性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后”研究(P1136)的主要结果和临床意义?

邱立华教授:原发胃肠道滤泡性淋巴瘤(PGI-FL),一种结外滤泡性淋巴瘤中的罕见类型。这种病变通常局限且表现为惰性生物学行为,但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的治疗方案。本研究立足于美国SEER数据库,一个庞大的多中心人群资料库,并结合我国相关数据,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分析和总结材料。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得出了关于PGI-FL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因素的深刻见解,为探索最佳治疗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数据支持。
 
研究显示,PGI-FL的发病率极低,经年龄调整后的PGI-FL年平均发病率为0.111/10万,且其发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患者中,这一趋势都同样明显,尽管男性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上,60岁以上的患者数量远超过60岁以下的患者群体。从发病部位来看,小肠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大肠和胃。
 
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中应用了Cox回归模型,对生存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分级、Ann Arbor分期、原发部位和放射治疗均为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进一步地,基于多变量分析的结果,构建了1年、5年和10年OS以及DSS的列线图。根据OS列线图生成的得分,将患者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组。这些结果不仅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也为进一步筛选患者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综上,本研究揭示了过去40年间PGI-FL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强调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PGI-FL的诊断与治疗。相较于淋巴结原发的滤泡性淋巴瘤,PGI-FL具有更好的预后,多数病程呈惰性发展,且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概率较低。研究还明确了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将患者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对PGI-FL研究的深入,我们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为患者提供更精确和高效的诊疗方案,助力他们战胜疾病,重拾生活信心。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1
 
研究结果2
 
研究结果3
 
研究结果4
 
研究结果5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另一项POLARIS研究(P1141)展示了奥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和利妥昔单抗在未经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中的积极结果。您如何看待这种三联疗法在未来MCL治疗中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邱立华教授:套细胞淋巴瘤(MCL)曾被视为一种低度恶性但高度进展的疾病,其预后不佳,中位生存期约为3至5年。然而,随着治疗手段的发展,特别是CD20单抗、中/大剂量阿糖胞苷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引入,MCL患者的生存期已显著延长至10年以上。尽管如此,这些治疗方法的毒副作用、可及性、适用人群等因素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伊布替尼在复发难治MCL中显示出高达约68%的有效率,成功开启了MCL治疗的新纪元。在新型BTKi的研究与应用中,目前主要呈现两个发展趋势。首先,第二代BTKi的开发着眼于提升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力求实现高效且低毒。其次,BTKi的联合用药策略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这种联合治疗方案旨在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副作用,以实现无需化疗(chemo-free)的治疗模式。在联合方案中,传统的中到大剂量阿糖胞苷已被摒弃,转而与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以及BCL-2抑制剂等药物联合使用。这种综合治疗方案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毒性,而且对化疗反应不佳的MCL亚型,如携带TP53突变的患者,也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阿卡替尼、泽布替尼以及国内的奥布替尼等第二代BTKi展现出高效低毒的治疗潜力,使MCL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已被证明可以协同增效诱导的NK细胞介导的ADCC,促进肿瘤凋亡。奥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和利妥昔单抗(OLR)的治疗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未经治疗的MCL患者,已在POLARIS研究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截至2024年2月15日的数据截止日期,29例患者中,96.6%完成了6个周期的诱导治疗,其中67.9%达到了完全缓解(CR),总缓解率(ORR)为85.8%。此外,通过二代测序(NGS)检测外周血循环肿瘤DNA(ctDNA),以评估肿瘤的深度缓解情况,能够有助于预测预后。ctDNA的水平越低,表明肿瘤残留越少,提示患者可能有更好的预后和治愈的潜在可能性。在25例MRD分析中,外周血MRD(PB-MRD)和骨髓MRD(BM-MRD)均为阴性。在安全性方面,28例患者中96.6%发生了不良事件,主要为血液学毒性,但无死亡报告。这些数据表明,奥布替尼联合方案不仅在提高缓解率方面展现出潜力,同时保持了治疗的安全性。
 
因此,POLARIS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奥布替尼联合方案在未经治疗的MCL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chemo-free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随着对MCL治疗的不断探索和新型药物的不断涌现,期待为MCL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预后。
 
POLARIS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基因突变与预后相关性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P1226研究显示,CD58基因突变通过LYN/CD22/SHP1轴调控PD-L1和IDO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请您解读下该研究,以及这对未来的免疫治疗策略有何启示?

邱立华教授:DLBCL是一种侵袭性血液肿瘤,其治疗响应和患者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表明,CD58基因的变异在DLBCL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一发现为DLBCL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通过深入分析CD58的遗传特性,揭示了其在DLBCL中的突变率为9.1%,拷贝数缺失率为44.7%。这些变异与一线免疫化疗(R-CHOP)治疗反应率降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缩短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CD58的下调或突变通过LYN/CD22/SHP1轴调控PD-L1和IDO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并降低对CAR-T细胞疗法的敏感性。
 
这项研究不仅阐明了CD58在DLBCL中影响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新机制,还探索了通过直接激活CD2共刺激信号或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应用的潜在治疗策略。这种策略有望逆转CD58下调或突变引起的免疫抑制效应,恢复T细胞的增殖能力,并提高CAR-T细胞疗法的疗效。相信随着我们对DLBCL分子机制理解的逐渐深入,未来将有更多的患者能够从精准和个性化医疗中获益,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专家简介
张会来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淋巴瘤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肿瘤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临床I级PI
国家癌症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常委等。天津市第二批卫生健康行业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程津门医学英才,天津医科大学大学医院“临床人才培养123攀登计划”第一层次人才,2023年天津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三等奖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Blood、Cancer Research、J Exp Med、JITC、Leukemia、CTM、AJH、BJH、Blood Adv、Int J Cancer等国际专业杂志及中华系列杂志、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著九十余篇。荣获第四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
 
专家简介
邱立华教授
天津市肿瘤医院淋巴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美国MOFFITT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防治规范化培训工作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化学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委员会常委
天津市抗生素特殊用药会诊专家
天津市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肿瘤化疗工作。研究方向为恶性淋巴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家核心期刊、中华牌杂志及国外杂志发表论著30余篇

 

版面编辑:张靖璇new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淋巴瘤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