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黄诚教授:哪些新药在未来肺癌的临床治疗中最有前景

作者:  黄诚   日期:2016/4/28 14:26:26  浏览量:2321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在2015肺癌多学科治疗高峰论坛暨全军第七届肺癌规范化诊断治疗学习班上,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黄诚教授作了重要讲座。《肿瘤瞭望》记者有幸就以下几个问题采访了黄诚教授。

  《肿瘤瞭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术研究人员和制药企业对肺癌,尤其是在许多有害的基因突变导致的肺癌发病方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您认为哪些新药在未来肺癌的临床治疗中最有前景?

  目前临床治疗肺癌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治疗肿瘤的抗癌药物,即化疗药物,第二类为分子靶向药物。化疗药物目前有较多新药,但是在此之中真正具有潜力的大约有两种:培美曲塞和紫杉类。培美曲塞作为一种多靶点抗叶酸药物,在肺腺癌的治疗中有较高的地位,对腺癌的治疗效果好,毒副作用小,今后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紫杉类,尤其是新一代的紫杉类药物,例如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脂质体等,这些药物去掉了传统的蓖麻油稳定剂,取代其加入不致敏的保护剂,在肺癌领域应用前景很好。

  靶向药物,目前真正在肺癌领域应用较多的有三类:①以表皮受体因子(EGFR)为靶点的药物,例如进口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国产的埃克替尼;二代的TKI如阿法替尼,也即将上市;三代的TKI国外已经上市了。其他作用于表皮受体的药物如ALK抑制剂、RAS抑制剂,不仅一代二代ALK抑制剂,甚至第三代ALK抑制剂已经研发出来。但是三代药物是否能取代一二代药物还不一定,也有可能只作为二线药物使用,大家拭目以待。

  ②抗血管生成类药物,以贝伐珠单抗为主,美国已经批准上市。此外小分子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抗VEGFR药物,目前大概已经研发了十多种,国外的一些研究已经评定了它二线治疗的疗效,很快也会引起大家的重视,今后很有前景。抗血管生成药物比较复杂,不像表皮受体因子那样靶点明确,难以找到准确的生物标志物,值得我们关注。

  ③免疫检测点相关药物,例如PD-1、PD-L1抑制剂,这类药物已经在黑色素瘤、肾癌、肺癌、结直肠癌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尤其是在肺癌中已有两种单抗类在美国批准上市,这类药物目前呼声很高,在肿瘤领域非常重要。它通过抑制免疫逃逸基因,对抗肿瘤细胞,杀伤肿瘤,在一部分患者当中有明显的效果,能够得到较长时间的控制。但是还没有找到生物标志物,还需要深入研究。目前对于这三类分子靶向药物,关键是要清楚如何用药,是否联合用药,何时单药治疗,何时联合用药,以使这些靶向药物充分发挥作用。

  《肿瘤瞭望》:我国肺癌药物的研发起步要晚于西方国家,您认为我国目前药物研发的现状如何?面临哪些挑战?

  黄诚教授:我国的药物研发情况比较特殊,一般在国外一个小分子靶向药物最多有一种产品,但我国比较多,生产送审的有六七家,甚至十多家,这些药物虽然由不同的公司研发出来了,但是可能并不能真正应用到临床上,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肿瘤瞭望》:新药的研发过程离不开合理的临床试验的设计,您认为我们在实践中应如何优化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案?

  黄诚教授:我国的临床试验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从以往的试验来看,不够严谨,严密,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质量得不到保障,这是一个很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我们药物的研发要跟国际接轨,既要有创新的东西,还要有严格的制度来约束临床试验,这样才能保证药物的质量,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去。

  《肿瘤瞭望》:癌症疫苗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截至目前,获批的癌症疫苗非常少。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肺癌疫苗代表着NSCLC治疗的新思路,对患者来说也将多一个治疗选择。对此,您如何看待?

  黄诚教授:肺癌疫苗的研究目前非常热,是一种全新的领域。比如宫颈癌疫苗研究就有一定的进展,但是在肺癌中,虽然理论上来讲肺癌疫苗有一定的前景,但是目前希望渺茫,种瘤预防这条路还很漫长,现在国外好几个关于肺癌疫苗的研究都是以失败告终。对于肺癌疫苗我们要关注要期待,也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它的开发和研究,严谨地制定临床试验,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会比较艰难,国外的研究比较前沿。

版面编辑:张彩勤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肿瘤瞭望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