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2016]江倩教授:共存疾病对接受TKI治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  江倩   日期:2016/12/6 15:38:15  浏览量:2367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又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称慢粒)患者是否伴有合并症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选择和长期生存均有明显影响,这些已在西方国家的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我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的江倩教授在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公布了共存疾病对于我国慢粒慢性期患者的TKI治疗满意度、对工作生活的影响和生活质量的状况(大会摘要号:1927)。以下是本刊记者在大会现场发来的报道。

江倩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

 

研究概述

 

  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粒的中位发病年龄在56~65岁,其中一半为老年患者。然而,我国已有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国内患者的发病年龄提前将近20岁。因为共存疾病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因此推测,我国CML患者的合并症发生率可能与西方国家补贴。这提示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患者的数据做一评估。

 

  基于此,江教授及其团队于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间,在全国范围内向正在服用TKI的成年CML患者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入选标准为处于慢性期且服用TKI≥3月,其中可供分析的数据为1143例。结果显示:受访者中,男性725例(63%),中位年龄42(18~88)岁。944例(83%)在诊断后6个月内开始TKI治疗。868例(76%)目前服用伊马替尼,742例(65%)服用原研药。中位服药29(3-182)个月。878例(78%)报告获得了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479例(43%)报告获得完全分子学反应(CMR)。

 

  307例(27%)具有共存疾病,79例(7%)有2种及以上共存疾病,常见的依次为:高血压30%、糖尿病21%、胃肠道疾病12%、肝病12%、肾病(8%)、脑血管病(7%)、肾病(6%)、肺病(6%)、血栓(1%),其他良性病(15%),其他肿瘤(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2.0; 95% CI, 1.7, 2.2; P<0.001)和诊断至服用TKI时间≥6个月(OR=1.5; [1.0, 2.1]; P=0.040)是存在共存疾病的影响因素。是否具有共存疾病以及具有不同共存疾病种类的患者之间,CCyR、CMR无显著差异。共存疾病谱与受访者对TKI治疗的满意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无共存疾病,759例(91%);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其他肿瘤,176例(93%);其他良性病,99例(85%,P=0.056)。共存疾病谱与受访者报告的TKI治疗对工作生活的影响显著相关:无共存疾病,363例(47%);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其他肿瘤,68例(41%);其他良性病,66例(65%,P<0.001)。此外,共存疾病谱与生活质量显著相关:躯体健康总评分分别为:无共存疾病,47.9+/-8.7;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其他肿瘤,44.4+/-9.8;其他良性病,43.2+/-9.9(P<0.001);精神健康总评分:无共存疾病,49.9+/-10.9;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其他肿瘤,52.3+/-10.7;其他良性病,46.0+/-11.2(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共存疾病谱是受访者工作生活受影响(OR=1.4; [1.4-1.9]; P=0.008), 躯体健康总评分(OR=1.4; [1.2-1.7]; P=0.001)和精神健康总评分(OR=1.5; [1.2-1.9]; P=0.002)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服用TKI的中国CML患者中,27%伴有共存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为主,多见于年长者。是否伴有或伴不同种类的共存疾病,不影响患者TKI治疗反应,但影响其对TKI治疗的满意度、工作生活和生活质量。

 

专家点评

 

  该项研究提示,我国CML患者不论在年龄上还是合并症共患率上都比西方国家显著减低。临床实践中,在TKI选择用药和管理病人方面,对有共存疾病的患者应该予以关注,在力求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帮助某些特定人群改善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专家简介:

 

  江倩,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血液病房主任。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擅长血液系统各类疾病的诊治,专业方向为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增殖性疾病,尤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有深刻造诣。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血液专业顶级杂志Blood和Leukemia等国外期刊,以及《中华血液学杂志》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40余篇,执笔《中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指南》和《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疗监测规范》,参编全国住院医师和研究生培训教材以及学术专著7部。曾应邀在国际血液学年会、iCMLf大会、亚太恶性血液肿瘤大会、日本血液学年会、全球CML倡导者大会上作大会报告。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行业专项基金、北京市科委课题和人民医院院内基金等科研工作。现任亚太血液联盟临床试验网主要研究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联盟常委,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成员,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分会常委,中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联盟秘书长,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委兼学会秘书,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老年保健知识管理平台建设公益项目常委,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专家,北京医学会医政准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现场审核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和《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编委。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共存疾病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