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名家点评]韩宝惠教授:PD-L1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表达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3/8 16:55:54  浏览量:2449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3月3日举行的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上,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做报告“PD-L1表达检测的现状和不足”。会后本刊有幸采访了韩宝惠教授,他又为我们解答了肺癌免疫治疗领域的诸多争议问题。

  在3月3日举行的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上,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做报告“PD-L1表达检测的现状和不足”。会后本刊有幸采访了韩宝惠教授,他又为我们解答了肺癌免疫治疗领域的诸多争议问题。
 
 
  PD-L1检测在筛选合适免疫治疗患者中的作用引起了诸多争论。请您谈一谈PD-L1 表达检测的价值和局限性?
 
  韩宝惠教授:PD-L1是目前最常用的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PD-L1表达作为预测性标志物肯定是有价值的,但是要更好地了解和发挥其价值,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积累循证医学数据和中国研究者自己的证据。PD-L1表达作为标志物仍存在技术陷阱。国外的研究发现,PD-L1高表达的患者免疫治疗获益比PD-L1阴性者高一些,但幅度有限。PD-L1阴性患者也有约10%的患者有效。对于目前检测方法判定为PD-L1阴性,又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我们该用什么办法把他们筛选出来?T细胞检测或肿瘤微环境相关的基因组学检测是否能发现一些问题?
 
  请您谈一谈PD-L1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
 
  韩宝惠教授:我们刚刚发表了一项中国研究者自己的描述性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刊登于2017年3月的Oncotarget杂志上。这项研究有300多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研究发现包括: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PD-L1阴性者约占三分之一,PD-L1中度表达者约占三分之一,PD-L1高表达者约占三分之一。该研究对于我们为患者选择免疫治疗药物和开展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免疫检验点抑制剂的Biomarker研究结果层出不穷。如何定义和筛选出临床上真正需要的生物标志物?
 
  韩宝惠教授:这需要配套研究,针对外周血、肿瘤组织、肿瘤侵润淋巴细胞等展开配套的研究。因为肿瘤微环境是个体系,包含的内容太多,包括免疫细胞、肿瘤细胞、肿瘤新生血管和肿瘤的细胞因子等等,这些可能都参与了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敏感性的各个环节。
 
  液体活检是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热门,其中靶点检测和复发监控是两个重要的应用方向。在您看来,液体活检是否也适用于免疫治疗的检测与监控?
 
  韩宝惠教授:液体活检在免疫治疗中也有一定作用,T细胞尤其是外周血T细胞的功能状态与免疫治疗疗效是否相关?这可能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最终是靠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如果T细胞功能不好,可能会使免疫治疗的疗效打折扣。液体活检是大有前途的,但是未来的研究道路是曲折的。
 
  专家简介
  韩宝惠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副院长
 
  上海市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
 
  GCP主任,CSCO执委,CSCO肿瘤血管靶向专委会主委
 
  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肿瘤分会主委
 
  擅长肺癌生物免疫靶向治疗及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多次主持肺癌学术会议及在国内外肺癌会议上发言
 
  2014年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多次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发表肺癌领域文章200余篇

版面编辑:赵丽丽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韩宝惠非小细胞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