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2017CAMO]主席专访:第八届中国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大会精彩回顾(上篇)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4/22 21:08:17  浏览量:2450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7年4月15~16日,第八届中国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大会(CAMO)在上海盛大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围绕“个体治疗、靶向未来”的主题,为国内肿瘤分子靶向治疗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编者按:2017年4月15~16日,第八届中国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大会(CAMO)在上海盛大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围绕“个体治疗、靶向未来”的主题,为国内肿瘤分子靶向治疗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在会议期间,《肿瘤瞭望》特别邀请本次CAMO的大会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毕峰教授和执行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天舒教授接受采访,两位教授就大会的宗旨、亮点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肿瘤瞭望》:本次CAMO大会的办会宗旨和初衷
 
毕峰教授:今年的中国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大会是第八届。九年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初,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时代也刚刚开始。那个时候的靶向药物和治疗经验都是国外的,CAMO大会主要是介绍国外相关经验,相应地提出了“梳理进展,交流经验,追踪动向,引领规范”的16字宗旨。
 
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主流靶向药物主要产生于国外,但国内也有很多新型药物不断涌现,同时我们也积累了宝贵的治疗经验。可喜的是,这次大会上,很多专家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刘天舒教授:非常荣幸能够由我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来承办第八届CAMO。经过7年的发展,CAMO在国内已有很大的影响力。从最初教科书式地传递国外经验,到现在我们的临床实战和实践占据大篇幅,体现出中国肿瘤治疗的飞速进步。
 
本次CAMO三个分会场共有13个病例,都是从国内治疗经验出发,结合相关研究数据和指南推荐,专家们提出了很多独到的理解。从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中国以来,中国临床医生的进步是看得到的,而且值得欣慰的是患者从靶向治疗中获益良多。因此,作为医生需要好的治疗手段才能让患者活的更长,这也我们举办会议的初衷。
 
《肿瘤瞭望》:本次CAMO大会的亮点之处
 
刘天舒教授:作为大会的执行主席,我在会议设计之初就思索如何吸引广大同道前来参会。现在学术会议非常多,临床医生工作很忙,因此既然办会,就要办得有成效、吸引人,而且最后大家有收获。
 
从这个角度,我们收集了很多医生的建议,也借鉴了很多学术会议的成功之处,决定把大家最感兴趣的病例做为切入点。可以看到,本次CAMO很多专场中都有比较多的病例分享,既有非常规范的病例,也有意想不到的病例,从实战出发传播靶向治疗的进展。
 
本次CAMO还提供了壁报展示平台。限于场地,我们从60~70篇投稿中选出18篇最具吸引力的报道,涵盖了肿瘤诊疗过程中与分子靶标、药物使用、疗效评价及毒副反应处理相关的部分,这个环节也非常吸引人。
 
此外,为了契合年轻医生对学术能力提升的需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在罗氏医学部的支持下,第二天的会议设置了“卓越青年培养计划”专场,针对年轻医生在科研过程中碰到实际问题,如样本量计算、统计处理、投稿等,由专业讲师进行了系统讲解,实用性很强。
 
毕峰教授:本次CAMO的承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大会筹备做了很多细致、认真的工作。我觉得第一个亮点是接地气,不同肿瘤专场报告都是从病例开始引出问题,然后深入讨论,这种解决问题的形式对大家的吸引力较大。
 
第二个亮点是有我们自己研究成果。比如首日上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委托杨欣荣教授就ctDNA检测指导肝癌围手术期治疗做了很好的分享;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梁后杰教授对一些新型生物标记物检测进行了介绍,这些都是非常有水平的工作。
 
第三个亮点是对青年医生的培养。很多年轻医生在科学研究、论文准备、文献复习、临床诊疗等方面都需要帮助和指导。会议第二日有青年医生培养专题,对他们面临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
 
《肿瘤瞭望》:肿瘤精准医疗的发展如何影响靶向治疗,未来靶向治疗的发展趋势
 
毕峰教授:精准医学与靶向治疗紧密相连,离开了精准医学就无所谓靶向治疗。精准医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分子生物学指导,包括分子分型和治疗靶点等。尤其是以二代测序为代表的精准检测突飞猛进,为更精确的肿瘤分型奠定了技术基础。
 
比如结直肠癌有RAS突变型和野生型之分,肺癌有EGFR突变型和野生型之分。根据不同的分子分型选择对应治疗,为肿瘤临床实践提供了很大帮助。随着越来越多生物标记物的发现,靶向治疗将会更加精准、有效。近几年免疫治疗风生水起,有研究在肺癌中发现PD-1和PD-L1的表达与PD-1抑制剂的疗效相关,这就是精准医学为临床治疗提供的帮助。
 
靶向治疗的发展离不开精准医学的发展。从趋势来看,未来要着力于深入发展精准医学,探究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发现新的分子分型、开发新的治疗靶点,才能为精准靶向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目前治疗靶点还比较有限,如HER1/2、mTOR、VEGFR-2、EGFR等。很多药物都是针对这几个分子,而如何进一步扩展有效的治疗靶标,有赖于进一步探索。
 
刘天舒教授:“精准医学”这四个字非常吸引人,其实主要源于我们对肿瘤的认识不断加深,医疗模式也随之变化。以胃癌诊断为例,可能以往胃镜下认为是相同的胃癌,分子发生机制各不相同。因此,某些情况下或可通过信号通路或基因突变来判断肿瘤,如HER2阳性肿瘤可能胃原发,也可能乳腺原发。
 
随着新知识的涌现,老的概念可能会被取代,但原则和宗旨是不变的,那就是治愈疾病、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以这个原则为核心,无论是放射、外科还是内科等领域,都应该理解肿瘤的本质,然后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

版面编辑:朱亚男  责任编辑:马翔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毕锋刘天舒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