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徐兵河教授专访:中国学者在乳腺癌治疗领域不断发力、勇于探索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7/3 10:38:36  浏览量:1875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肿瘤瞭望:2017年6月24日,由国家癌症中心、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共同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多学科诊疗高峰论坛暨第三届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学术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以“精准践行多学科诊疗”为主题,邀请国内乳腺癌诊疗及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学术专场涵盖中外交流、中医康复、诊断治疗、转化医学、ASCO热点等内容。
 
《肿瘤瞭望》在会议期间特邀本次高峰论坛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接受采访,徐教授重点介绍了会议的亮点内容,并对中国学者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探索进行了概括和点评。作为St.Gallen国际专家共识团成员,徐教授也分析了2017新版共识中内分泌治疗的一些热点争议。
 
 
徐兵河教授
 
会议亮点介绍
 
徐兵河教授:本次会议既是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多学科诊疗高峰论坛,同时也是我们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的年会。每年举办这个会议的目的,主要是梳理最近一年来乳腺癌相关基础、临床及转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自2016年以来,乳腺癌诊治领域发展迅速,一些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相继出炉,改变了现有的临床实践。具体到分子分型,HER2阳性、三阴性家族遗传性、Luminal型乳腺癌等方向都有新的突破出现。
 
借助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的年会,我们聚集国内乳腺癌同道,共同回顾一年来国际会议或著名杂志上发表的乳腺癌研究,探讨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因此可以看到会议日程中每个环节都设置了专家讨论。
 
说到会议亮点,主要是重磅临床研究的分享。比如三阴性乳腺癌,特别是在携带BRCA胚系突变的所谓家族性乳腺癌中,PARP抑制剂备受关注。今年ASCO会议上也报道了相关研究OlympiAD,显示在这类乳腺癌患者中,PARP抑制剂对比单药化疗疗效更好。由于研究的开拓性,OlympiAD同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很有可能改变当前的乳腺癌治疗实践。
 
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双靶向抗HER2辅助治疗研究APHINITY值得关注。这项研究在化疗基础上,对比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单药曲妥珠单抗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的远期疗效,同样在今年ASCO会议报道。从随访结果来看,双靶向治疗下患者的无病生存(iDFS)确有改善,淋巴结阳性、激素受体阴性等高危群体尤为明显。这引起专家们的热议,双靶向抗HER2辅助治疗研究应该就此终结,还是继续探索?当然可以听到很多的不同声音,有些观点认为双靶向治疗在辅助条件下需要谨慎,有些观点认为在高危人群中还是有必要。
 
一些新型靶向药物临床研究也是层出不穷,像我们发表在JCO杂志的新型TKI类药物吡咯替尼Ⅰ期临床研究等。国外也有很多新的探索,比如抗体偶联化疗药,TKI类新药以及针对PI3K、AKT、mTOR通路的靶向药等等。
 
另外,最近激素受体(ER/PR)阳性乳腺癌的治疗也是比较热门的话题。过去绝经后ER/PR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标准治疗可能只有选择传统的内分泌药物,比如芳香化酶抑制剂(AI)等。而现在临床研究发现,无论是AI或氟维司群联合CDK4/6抑制剂,均比单用内分泌治疗效果更好。CDK4/6抑制剂显著提高了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效果。
 
因此,无论是三阴性、HER2阳性,还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进展,这些进展也成为本次会议学术内容的亮点。
 
中国代表性临床研究回顾
 
徐兵河教授:中国乳腺癌学者一方面在世界舞台发光发热,另一方面也在苦练内功,积累属于自己的数据和经验。例如由中国学者牵头开展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Lux-Breast 1,涉及全球40多个国家,共400多个医疗中心共同参与。这项研究的目标患者是曲妥珠单抗治疗后疾病进展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对比阿法替尼联合长春瑞滨和曲妥珠单抗联合长春瑞滨两种治疗方案。中位随访9.3个月,两治疗组患者在无进展生存方面没有明显差别,反而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的患者总生存更优。
 
Lux-Breast 1提示对于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换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不一定更好,而更换化疗或许也能进一步改善生存。
 
另一个值得分享的是国产新药埃博霉素类似物UTD1。我们在国内完成了UTD1治疗乳腺癌从Ⅰ期到Ⅲ期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并于去年受邀在ASCO大会上进行口头报告。这也是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首次登台ASCO大会报告。
 
在Ⅲ期临床研究中,我们选择继往蒽环或紫杉类化疗失败(≤4种方案)的晚期乳腺癌,主要对比UTD1联合卡培他滨和单药卡培他滨的疗效。研究发现,UTD1联合卡培他滨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时间。
 
从安全性角度,UTD1与国外同类产品伊沙匹隆相比也有一定优势。伊沙匹隆最主要的毒性是骨髓抑制,3~4级骨髓抑制发生率达到2/3,且患者多出现比较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而UTD1这两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是,两药共同存在神经毒性的问题。
 
任何治疗都要平衡获益与风险,伊沙匹隆虽能够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对总生存无改善且毒性比较大,所以在美国上市后,欧盟、日本以及中国都没有批准。UTD1相较于伊沙匹隆的优势在于安全性和总生存获益,我们的Ⅲ期研究在ASCO大会发表之后,被Lancet Oncology做为ASCO重要进展进行了报道,并在今年2月份正式发表。此外,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杂志也对这项研究进行了专栏报道。
 
还有国产新型泛ErbB TKI吡咯替尼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Ⅰ期临床研究也值得关注。在这项研究中,对继往治疗失败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吡咯替尼有效率可以达到50%,无进展生存也有一定获益。我们同时开展了转化探索,对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基因检测,并对血液ctDNA进行动态监测,发现后者在疗效预测和预后判断方面更具优势。这项研究在今年5月发表于权威肿瘤学杂志JCO,也是中国学者开展的国产新药Ⅰ期临床试验首次登上JCO。
 
医科院肿瘤医院的乳腺癌研究探索
 
徐兵河教授:医学院肿瘤医院在乳腺癌临床研究方面投入了很多心血,首先是针对各个靶点的创新药Ⅰ期临床研究,包括抗HER2新药,内分泌新药以及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探索,希望能够发现像UTD1和吡咯替尼这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希望进入临床的创新药物。
 
除此之外,我们牵头开展一些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包括国内还未上市的产品,比如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以对比双靶向和单靶向的疗效。对于抗HER2治疗,目前我们正在开展生物类似物药研究,包括国产药物和进口药物的头对头比较,很有挑战。
 
前面提到的TKI类新药吡咯替尼,我们已经完成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研究正在进行中。Ⅲ期临床是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对比拉帕替尼+卡培他滨(标准对照组)和吡咯替尼+卡培他滨,评价吡咯替尼的优劣。
 
在精准治疗方面,我们选择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前乳腺癌,针对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CYP450)基因突变患者,在药物去势基础上比较他莫昔芬和依西美坦两种内分泌药物的疗效,观察依西美坦是否优于他莫昔芬,这个研究也很有意思。
 
2017St.Gallen共识内分泌治疗争议
 
徐兵河教授:在St.Gallen共识的制定过程中,内分泌治疗部分的主要争议依旧是所谓的“加减法”,即哪些患者需要强化,哪些患者可以适当弱化。以药物性卵巢功能去势(OFS)为例,对于部分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可能单用他莫昔芬就够了;而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增加OFS,甚至再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这方面的争议很多。
 
绝大多专家认为OFS并不适用于所有绝经前患者,但是如果患者年龄<35岁、辅助化疗后仍处于绝经前雌激素水平以及≥4枚淋巴结转移时应该考虑增加OFS。那么对于2~3个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需要补充OFS吗?这时候需要结合其他的危险因素,比如脉管瘤栓和分级。如果判断为高危,可能也需要给予患者OFS。
 
还有一个是内分泌资料5年和10年的问题。一般认为起始AI治疗,目前5年是标准,而10年的证据比较少。但是有些乳腺癌患者初始他莫昔芬治疗5年仍未绝经,此时如何决策?可能阳性淋巴结较多的高风险患者需要将内分泌治疗延长至10年(根据绝经与否选择他莫昔芬或AI)。
 
专家简介
 
 
徐兵河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理事长、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局部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共识(ABC consensus)专家组成员和St.Gallen早期乳腺癌治疗国际专家共识组成员。

版面编辑:尹丽萌  责任编辑:马翔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