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年度盘点:CAR-T免疫治疗在B细胞淋巴瘤的“三项重大研究”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8/2/27 16:58:07  浏览量:2112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表达嵌合抗原受体的T细胞(CAR-T)作为一种全新的免疫治疗方法,在过去的2017年取得了巨大成功。2017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首个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抗CD19 CAR-T细胞产品——axicabtagene ciloleucel (以下简称axi-cel),将淋巴瘤的治疗带入一个全新领域。在该领域,我们总结出三项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值得广大同道关注。

应志涛,宋玉琴,朱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一、ZUMA-1临床研究
 
Kite公司的Axi-cel获批主要依据ZUMA-1临床研究结果。2017年12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该研究的最新随访数据。这是一项多中心、2期研究。共入组111例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滤泡淋巴瘤。101例(91%)患者成功接受CAR-T细胞治疗。总有效率为82%,CR率为54%。中位随访15.4个月,42%的患者维持疗效,40%的患者维持CR。18个月时总生存率为52%。在毒副反应方面,3级及以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及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13%和28%。
 
二、Juliet研究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是来自Novartis的Juliet研究,2017年美国血液学年会(ASH)公布了该研究的最新数据。99例复发难治DLBCL患者接受其抗CD19 CAR-T 细胞产品tisagenlecleucel治疗。81例患者随访超过3个月,最佳有效率为53%,CR率为40%,PR率为14%。6个月时可评估的46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37%,CR率为30%,PR率为7%。该研究的安全性数据值得关注,58%的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其中3-4级为23%。21%的患者发生神经系统毒性,12%的患者为3-4级。但没有患者死亡与CAR-T细胞治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或者神经系统毒性相关。
 
三、TRANSCEND NHL 001研究
 
第三个临床研究是Juno公司的TRANSCEND NHL 001,2017年ASH会公布了核心组49例患者的数据,为ECOG评分为0-1的DLBCL患者(非特指型及转化的滤泡淋巴瘤)。总有效率为84%,CR率为61%。超过3个月随访的总有效率为65%,CR率为53%。6个月总生存为88%。3级及以上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和神经系统毒性分别为:1%和15%,较上述两个研究结果更优。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也开展了相关临床试验,目前已经成功治疗50余例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访超过8个月的25例患者中,最佳总有效率为60%,CR率为40%。截止到2018年2月,仍然有8例患者(32%)的患者未复发进展。本组患者未出现3~4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以及神经系统毒性。
 
总结
 
随着越来越多临床研究结果的出现,相信会有更多CAR-T细胞产品获批用于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当然,临床也发现仍有很多患者在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复发,已有研究在探索复发耐药的机制,进一步提高疗效。而随着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毒副反应已经不是限制该疗法推广应用的一个主要因素。CAR-T细胞疗法批准的第一个适应症仍然是不能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者自体移植后复发的患者。后续可能会有研究探索CAR-T细胞疗法是否可以代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患者,甚至一线应用,从而可能改变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模式。
 
专家简介
 
应志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临床技能型博士学位,并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工作至今
2013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作为访问学者于University of Florida和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学习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承担院内课题一项,留学归国人员基金一项。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应志涛淋巴瘤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