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困知勉行:袁芃教授解读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内科治疗进展(二)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8/5/7 16:09:08  浏览量:2345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肿瘤瞭望: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在中国,每年约有26.86万人罹患乳腺癌,约占女性所有肿瘤发病率的15%,而在美国,此比例高达30%。根据ST. Gallen共识,可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即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HER2阴性。

在内科治疗方面,TNBC很长时间以来都只有化疗这一种途径,直至2018年1月12日,FDA终于批准了第一个用于晚期TNBC的靶向药物,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也正是因为晚期TNBC的治疗方法有限,临床缺口较大,使之成为乳腺癌领域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的重点课题。
 
目前,针对TNBC的研究主要包括PARP抑制剂、免疫检验点抑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AKT抑制剂和雄激素受体抑制剂等。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新靶点的探索,以及新剂型的开发,相信TNBC患者的预后会越来越好。
 
近期,《肿瘤瞭望》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芃教授,深入分析三阴性乳腺癌内科治疗进展。本次推出免疫检验点抑制剂、PI3K/AKT/mTOR抑制剂和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三部分解读,以飨读者。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免疫检验点抑制剂 AKT抑制剂 雄激素受体抑制剂
 
 
袁芃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国际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免疫检验点抑制剂
 
免疫检验点抑制剂的出现,使肿瘤免疫治疗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成为肿瘤领域最火热的研究方向。最近3年,已有5个免疫检验点抑制剂产品,数十种适应症获得FDA批准,在研产品及临床试验更是数不胜数。长久以来,乳腺癌被认为是低免疫原性肿瘤,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一些乳腺癌亚型,尤其是TNBC中,肿瘤微环境中富含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标志。这些发现使免疫检验点抑制剂在晚期TNBC中的研究备受关注。
 
很多免疫检验点抑制剂用于转移性TNBC的研究都是从单药治疗开始。在Ⅰb期KEYNOTE-012研究中,32名PD-L1阳性(定义为PD-L1在基质或≥1%的肿瘤细胞中表达)TNBC患者接受了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中位前期系统治疗线数是2;46.9%的患者至少接受3线治疗;25%的患者至少接受5线治疗。中位治疗次数是5,中位治疗持续时间是59.5天(1-530天)。常见不良事件较轻,5例出现≥3级毒性,1例治疗相关死亡。在27例接受评估的患者中,ORR为18.5%,中位至缓解时间为17.9周,1例患者完全缓解,4例患者部分缓解,7例患者疾病稳定。
 
另外一个I期研究中,PD-L1抗体Atezolizumab单药治疗PD-L1阳性的转移性TNBC患者(n=27)。Atezolizumab耐受良好,主要不良事件为疲劳,发热,恶心,厌食和乏力,3例患者出现≥3级不良事件。在21例接受有效性评估的患者中,ORR为19%,其中2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在扩大队列的研究中,共入组115例转移性TNBC患者。其中,2/3的患者肿瘤高表达PD-L1,定义为在免疫浸润细胞中,PD-L1阳性率大于等于5%。总体来说,ORR为10%,其中PD-L1阳性患者为13%,PD-L1阴性患者为5%。而且,Atezolizumab用于一线治疗的缓解率(26%)大于后线治疗(<10%)。
 
2017年ASCO报道的Ⅱ期多队列KEYNOTE-086研究中,队列A(N=170)为接受过≥1线系统治疗后进展的患者,PD-L1表达情况任意;队列B(N=84)为未接受针对转移性疾病系统治疗的患者,PD-L1阳性,定义为通过PD-L1 IHC 22C3 pharmDx检测后评分≥1%。队列A的ORR为7.6%,PD-L1表达阳性(n=105)与阴性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9.5%和4.7%。有12%的患者出现3/4级不良事件。有19%的患者出现任意级别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其中1.2%出现3/4级。在队列B中,对52例患者进行分析,ORR为23.1%,中位应答持续时间为8.4个月(2.1-8.4个月)。
 
除了免疫检验点抑制剂单药治疗,也有两个联合治疗的研究公布了结果。Atezolizumab联合白蛋白紫杉醇的Ib期研究入组了32例转移性TNBC患者,前期经过0~2线治疗。ORR为38%(95% CI,21%-56%),作为一线治疗的观缓解率达到46%(95% CI,19%-75%)。
 
Pembrolizumab联合艾瑞布林的Ib/II期研究入组了89例转移性TNBC患者。对39例患者的分析显示,ORR为33.3%(95% CI,19.5%-48.1%),作为一线治疗的观缓解率为41.2%(95% CI,11.3%-46.4%)。PD-L1表达阳性(n=17;ORR=29.4%)和阴性(n=18;ORR=33.3%)的患者没有区别。以上结果印证了免疫检验点抑制剂越早用于转移性TNBC越有优势。
 
PI3K/AKT/mTOR抑制剂
 
PI3K/AKT/mTOR(PAM)是调节细胞增殖、存活、代谢和运动的代表性通路,而且在各亚型的乳腺癌中都经常具有较高活性。在TNBC中,PI3K/AKT/mTOR因上游调节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表达而被激活,从而激活PI3K催化亚基α(PIK3CA)的突变,使PTEN和PIPP失活或表达减少。然而,PAM同源通路MAPK和RAS在TNBC中突变相对较少。
 
Ipatasertib是AKT的抑制剂,在近期发表的LOTUS研究中,124例未经治疗的转移性TNBC患者随机分为80mg/m2紫杉醇(第1,8,15天)联合Ipatasertib(400mg口服)组或联合安慰剂组(第1~21天,每周期28天)。与对照组相比,Ipatasertib组的中位PFS显著增高(6.2个月对比4.9个月,HR=0.6,P=0.037)。
 
主要的3/4级不良事件有腹泻(23%),中性粒细胞减少(10%)和口腔炎(2%)。而且,相对于紫杉醇单药,联合Ipatasertib后的3级以上不良事件仅轻微增加(54%对比42%)。通过二代测序,在PIK3CA/AKT1/PTEN突变的患者亚组中,PFS的获益更明显(HR=0.44,p=0.041)。还有其他在研的AKT抑制剂(如AZD5363,MK-2206),单药或联合化疗或联合靶向治疗用于转移性乳腺癌,包括TNBC。
 
雄激素受体拮抗剂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肿瘤的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控。在TNBC中,雄激素受体(AR)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雄激素受体与雌激素、孕激素受体一起,都属于甾体类激素家族受体。
 
在恩杂鲁胺用于AR+转移TNBC研究中(MDV3100-11),预测AR+患者的mPFS(3.7个月)明显高于预测AR-的患者(1.8个月),尤其是前期仅接受过0-1线治疗的患者,mPFS为9.3个月对比2.0个月。在UCBG12-1研究中,阿比特龙用于AR+转移性TNBC患者的CBR为20%,ORR为6.7%,mPFS为2.8个月。
 
展望
 
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具基因多样性的一种亚型,恶性程度高,复发转移快,治疗手段有限。虽然开展了大量针对TNBC的临床试验,但长久以来,除化疗药物,仅有奥拉帕利成功上岸,也正是奥拉帕利的获批,使研究人员和患者看到了希望。
 
除了上述较为热门的靶点,还有很多处于研发初期的新兴靶点值得关注。例如G4 DNA结构稳定剂CX5461和CX3543,通过合成致死机制,有可能对BRCA1/2或NHEJ缺乏的患者有效,目前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新靶点的探索,以及新剂型的开发,相信TNBC患者的预后会越来越好。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袁芃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