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因美而生,共御淋巴瘤——从病理到临床,共话淋巴瘤的分型而治,规范治疗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9/26 11:48:25  浏览量:1422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2019年9月15日,为纪念世界淋巴瘤日,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因美而生” 世界淋巴瘤日公众宣教活动暨首个淋巴瘤主题交互式舞台剧在沪成功举办。该舞台剧作为时代的献礼,首次将淋巴瘤疾病信息与艺术跨界结合,还原淋巴瘤患者的诊治旅途,致敬我国淋巴瘤防治事业高速发展。既有协同病理医生从淋巴瘤的精确诊断入手,明确其具体分型,又紧随时代发展,对淋巴瘤进行分型而治、规范诊疗。《肿瘤瞭望》特邀与会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荣誉教授朱雄增、主任医师李小秋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王黎结合“因美而生”活动,从诊断到治疗深入探讨我国淋巴瘤分型而治,规范治疗的发展。

 
 
《肿瘤瞭望》:请您谈谈如何从病理学层面做到淋巴瘤的分型而治,规范治疗?
 
朱雄增教授:淋巴瘤并非单一的肿瘤,按国际标准是107种肿瘤的总称,最主要的是B细胞淋巴瘤,还有T细胞淋巴瘤、NK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我国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最为常见,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也有多种亚型。所以根据其不同亚型分型而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必须要做好对淋巴瘤的诊断,虽然不一定采用病理穿刺,但要确诊必须要做病理检查,没有病理检查就无法治疗。
 
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淋巴瘤的治疗已从过去只有化疗和放疗,发展到现在拥有多种选择。自2000年第一个靶向药物——罗氏制药的美罗华(利妥昔单抗)诞生到现在已近20年,我国对淋巴瘤的治疗有了显著的改善,治愈率大幅提升。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飞跃使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达到70%-80%,甚至更高;对于国内常见的B细胞淋巴瘤,分子靶向药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已成为国内外权威临床指南一致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有的患者在诊疗后甚至可以达到19年以上的生存期。所以淋巴瘤是治疗效果最好、治疗发展最快的肿瘤之一,这与病理层面准确诊断后的分型而治、规范治疗是分不开的。
 
《肿瘤瞭望》:在强调淋巴瘤的精准分型、规范治疗的背景下,我们应如何从病理诊断的角度减少误诊率,做到更加精确的诊断?
 
李小秋教授:要做到更精确的诊断,就要找有资质的病理中心和专门做血液病理的医生。因为淋巴瘤比其他肿瘤的病理诊断更为复杂,它类型更多、良恶性更容易混淆,所以一定要结合临床、影像以及专业知识进行鉴别诊断,若未经过专业训练,即使病理科的医生也做不好,所以淋巴瘤在基层很容易误诊。目前我国和国际上面临的共同困境是缺乏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培养更多人才,并进行技术更新。
 
目前淋巴瘤的诊断是基于显微镜下的诊断,希望将来随着分子病理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基因诊断、AI辅助诊断等技术提高诊断的效率,把临床专家的经验推广给病理医生,以有限的人力,更多更好的服务广大的患者。当今我们的国际同行也同样十分忙碌,美国有一个国际癌症研究所,其最资深的专家已经70多岁,依然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1:30,不停会诊看片,有时也和我抱怨很辛苦。这是我们现实的写照,和技术更新不足有很大关系,好比工业革命,过去手工制造的年代,一双皮鞋十分珍贵,工业革命后有了流水线,买一双皮鞋就变得很容易。我们的病理诊断现在还是完全手工化的,将来也要走高科技的路线,将医护人员解放出来。
 
《肿瘤瞭望》: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R-CHOP方案是化疗加靶向的联合,请您介绍下该方案具体设计和优势,以及对该方案治疗后复发的处理?
 
 
王黎教授:因为大部分B细胞淋巴瘤都表达CD20,而利妥昔单抗是CD20抗体,所以在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会使用R-CHOP方案,其中R就是利妥昔单抗。在利妥昔单抗出现之前,临床就已广泛使用CHOP方案治疗淋巴瘤,在加用CD20抗体后,不仅可以加强B淋巴细胞的清除,还可以使淋巴瘤细胞对CHOP方案更为敏感,同时也未增加患者的毒副反应。所以R-CHOP方案可以增加化疗的反应性,并且精准地、定向地去清除CD20阳性的B淋巴细胞,提高了患者的有效率和长期生存率。
 
对于治疗后缓解的患者,临床有规范的随访计划,第1年时每3个月来医院随访,第2-5年是每半年随访。在随访的过程中,会通过全身的增强CT和血化验等方法进行检查,以做到复发的早期发现,一旦确认复发则有二线的治疗方案予以治疗。
 
专家简介
 
朱雄增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荣誉教授,中国癌症杂志副主编,中华病理学杂志顾问,专业是肿瘤病理诊断和研究,尤其是恶性淋巴瘤、软组织和骨肿瘤,曾担任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和党委书记,中华病理学杂志副总编辑,临床与病理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病理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病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主任委员等职,主编和参编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150余篇。
 
李小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淋巴病理专科负责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淋巴造血系统病理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暨病理学组副组长、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淋巴瘤联盟 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血液病理工作组副组长,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WHO)头颈部肿瘤分类》(2017年版)编委
 
王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 副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淋巴血液肿瘤分委青年委员,中国老年老年血液学淋巴瘤学组青年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一或通讯发表国内外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课题4项,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奖项7项,上海市教委高原高峰人才,上海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淋巴瘤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