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ABC5︱晚期乳腺癌研究进展——化疗篇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11/25 12:06:56  浏览量:1374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第5届ESO-ESMO国际晚期乳腺癌共识会议(ABC5)于当地时间11月14~16日在葡萄牙里斯本成功举行。本次会议一如既往地聚集了全球各地的乳腺癌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和乳腺癌病友,围绕晚期乳腺癌诊治的研究进展做交流和研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也作为ABC专家组成员参与了现场讨论和投票。《肿瘤瞭望》整理了ABC5大会上报道的晚期乳腺癌研究进展,本文为化疗篇。

CCR5等位基因多态性在不同分子亚型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对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影响(摘要号:PO56)
 
CCR5是一种7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可与CCL5结合发挥作用,促进肿瘤的抗药性发展。一项来自乌克兰的研究探讨了不同分子亚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CCR5(del32)基因多态性及其对围手术期化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6例(73.8%)患者中检测到CCR5(del32)基因型N/N,而在15例(24.6%)和1例(1.6%)患者中分别检测到基因型N/del32和del32/del32;且N/N型患者ER、PR阴性肿瘤的发生率较高(OR=3.27;95%CI 1.05-5.49;P<0.05)。与N/N型相比,N/del132型患者围手术期化疗后的肿瘤残存负荷明显降低(P=0.04);1例del132/del132型患者在围术期化疗后达到了pCR。
 
早期和晚期乳腺癌可分别通过两种microRNA异常模式获得多柔比星耐药性(摘要号:PO59)
 
蒽环类多柔比星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双链DNA断裂(DSB)的积累而引起DNA插入、抑制拓扑异构酶Ⅱ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一项来自乌克兰的研究中探索了乳腺癌细胞中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异常,以何种方式使多柔比星产生耐药性。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miRNA水平可以简单地获得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性。早期乳腺癌的多柔比星耐药机制主要是增强肿瘤miRNAs的表达(尤其是miR-21),目的是使TOP2A基因和促凋亡基因沉默,从而有助于避免立即凋亡或死亡;而miR-21的强化表达是由NF-kappaB介导的,可增强肿瘤对遗传毒性应激的活性反应。晚期乳腺癌更常见的 miRNA信号异常则是抗凋亡基因、DSB修复和药物外流基因的过表达,且无需TOP2A基因沉默。
 
艾日布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长期治疗反应观察(摘要号:PR69)
 
一项来自俄罗斯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中,回顾分析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1日期间459例接受艾立布林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病例数据显示:87例(19%)MBC患者获得了较长的持续反应时间(DoR≥8个月),其中2线和3线治疗者32例(37%),4线和后线治疗者55例(63%)。继续治疗直至进展或无法耐受毒性,中位周期数为10(范围8~42),29例(33.3%)患者获得CR/PR,58例(66.7%)患者达到SD;中位PFS为9.58个月(95%CI 8.15-14.2)。艾立布林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主要毒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级6例[18.4%],3~4级14例[16.1%])和周围神经病变(2级5例[5%],3级2例[3%])。
 
低剂量节拍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耐受性(摘要号:PO75)
 
年老体弱、合并症较多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难以耐受常规剂量化疗的毒性作用,低剂量节拍化疗(LDMC)可作为此类患者的替代模式。一项来自瑞典的单中心研究中,回顾分析了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该院利用卡培他滨和环磷酰胺(CX)进行LDMC的患者资料。研究共纳入了85例患者(Luminal、HER2、TNBC分别有65、10、11例),中位年龄63岁(32~90岁);49例(56.9%)接受了(新)辅助化疗,54例(85.7%)接受了辅助内分泌治疗,所有患者的无病生存间期为6.5年,但TNBC患者仅为1.6年。解救内分泌治疗和解救化疗的中位线数均为1,CX治疗的中位时间在Luminal、HER2、TNBC各型患者分别为6.4个月、6.2个月和3.9个月。52例(60.4%)患者由于手足综合征、腹泻和白细胞减少而减少剂量,但仅有16例(18.6%)患者因毒性作用而中断治疗。55例患者死亡(截至2018年10月)。
 
艾日布林治疗老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号:PO90)
 
一项来自俄罗斯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中,回顾了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利用艾立布林治疗的老年转移性乳腺癌病例数据。研究共纳入459例MBC患者。中位年龄为56岁(29~81岁),≥60岁的患者有133例(24.6%)。ECOG0-1为85%,ECOG 2-3为15%。48例(36%)为TNBC,其余为Luminal型。艾立布林作为1线和2线治疗者34例(25%),3线治疗者45例(34.4%),4线治疗者54例(40.6%)。在≥60岁和<60岁患者中分别有18.8%和21.3%可观察到ORR(P=0.28);PFS分别为4.27个月(95%CI 3.64-4.9)和5.1个月(95%CI 3.95-6.2),均无统计学差异(P=0.156)。最常见的毒性作用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2级17例[12.8%],3~4级16例[12%]),包括1例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周围神经病变(1~2级8例[6%],3级3例[2.3%])。
 
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紫杉醇单药或联合卡铂治疗的疗效和毒性作用(摘要号:PO94)
 
铂类药物在TNBC和/或存在BRCA1/2突变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根据ABC指南,MBC化疗首选序贯单药治疗,副作用比联合治疗小,且OS疗效相似。一项来自罗马尼亚Bucharest肿瘤研究所(IOB)的回顾性研究中,将2010年至2018年间的47例MBC患者分为两个队列:队列A(n=26)患者接受紫杉醇单药治疗(80mg/sqm每周,或175mg/sqm每三周);队列B患者接受每三周一次的紫杉醇(175mg/sqm)和卡铂(AUC5/6)联合化疗。结果显示,队列A和B的中位TTP分别为3.27个月和10.13个月(P=0.03)。队列A和B中TNBC患者的中位TTP分别为5.55个月和8.03个月。队列A和B中分别有30.7%和28.6%的患者出现3/4级血液不良事件。其中单药组和联合组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9%和66.6%,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1%和23%,神经毒性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5%14.3%。大于60岁和小于60岁患者的3/4级AE分别为54%和43%。
 
参考资料:
[1]NataliiaVerovkina, et al. ABC5; abstract:PO56
[2]Volodymyr Halytskiy, et al. ABC5; abstract:PO59
[3]Ludmila Zhukova, et al. ABC5; abstract:PR69
[4]Karolina Larsson, et al. ABC5; abstract:PO75
[5]Lubov Vladimirova, et al. ABC5; abstract:PO90
[6]Silvia Brotea-Mosoiu, et al. ABC5; abstract: PO94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