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中国之声丨张艳桥、李志伟教授:三联治疗方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消融和化疗——胰腺癌肝转移患者治疗的新希望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6/9 11:12:20  浏览量:887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胰腺癌是具有极强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唯一可治愈胰腺癌的治疗方式,

编者按:胰腺癌是具有极强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唯一可治愈胰腺癌的治疗方式,但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有远处转移,其中以肝脏转移最为常见,从而丧失了手术机会。目前晚期胰腺癌的治疗策略仍然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然而几种化疗药物单独或联合使用,无法进一步改变胰腺癌死亡率高的现状,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不到1年,因此亟需探索新的治疗模式改变目前的治疗现状。随着局部治疗手段和免疫治疗的发展,以胰腺癌综合治疗为核心的多种治疗手段联合应用得到广泛关注,这有望进一步改善胰腺癌患者的整体预后。张艳桥教授团队发起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和消融治疗胰腺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在2021年ASCO年会上以壁报的形式进行展示(Abstract:TPS4169),《肿瘤瞭望》和“肿瘤瞭望-消化时讯”特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艳桥教授、李志伟教授对该研究进行了介绍及点评。

 
研究简介
 
李志伟教授:晚期胰腺癌的目前现状是预后不良,治疗药物匮乏、而且疗效极差。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多个瘤种中取得快速突破,特别是在难治的晚期胰腺癌中也发现较好的治疗应答,突显出有希望的临床应用前景。卡瑞利珠单抗是一种人类免疫球蛋白G4(IgG4)单克隆抗体,可与PD-1受体结合,并阻断PD-1/PD-L1通路,激活T细胞,对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杀伤作用(图1)。
 
微波消融通过微波场作用,使极性分子随微波频率旋转,并与邻近组织相互作用而摩擦生热,通过热能诱导细胞死亡,促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在肿瘤组织坏死的同时,可以释放新抗原、引起热休克蛋白升高、免疫细胞聚集等一系列反应,从而改变了肿瘤免疫微环境,因此可能会提升免疫治疗增敏的效果。
 
此外,2020年CSCO学术大会上也公布了卡瑞利珠单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研究结果,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吉西他滨一线治疗转移性胰腺癌,在12例进行疗效评价的患者中1例达到CR,8例达到PR,ORR达75%,DCR达83.3%;DoR:9例缓解的患者中,2例脱落,2例PD,其余5例目前仍持续PR。该项研究结果证实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模式对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图2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的作用机制)。所以新型联合治疗方案的探索将有望开启晚期胰腺癌治疗的新模式。
 
图1:PD-1/PD-L1作用通路
 
图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作用机制
 
该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和消融治疗胰腺癌肝转移的试验方案设计以壁报的形式被2021年ASCO大会收录和展示。该研究能够走上国际舞台,并引起一定的重视,预示着三联治疗模式已然成为全球胰腺癌治疗领域的前沿课题。
 
该方案是一项单臂、前瞻性、Ⅱ期的临床研究设计,入组的是经确诊的胰腺癌肝转移患者,入组患者既往未进行过化疗或辅助化疗结束超过6个月,未经过放射治疗,ECOG PS:0-1分;肝转移病灶≤5个,且单个病灶≤5 cm。本研究计划入组34例胰腺癌肝转移患者,首先接受肝转移瘤的消融手术,术后1周进行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200 mg,iv,q3w),化疗方案为晚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具体方案由研究者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及研究者经验决定,患者肝转移瘤也可根据需要分次进行消融治疗。每2个周期进行一次疗效评估,直到疾病进展或者患者不能耐受治疗或患者自愿退出研究,主要研究终点是6个月PFS率,次要研究终点是ORR、DCR、PFS、OS及安全性(图3)。
 
图3:研究设计

专家点评
 
张艳桥教授:当前,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和/或局部治疗模式已经成为晚期多个系统肿瘤治疗的热点,但尚未有终期结果公布。现阶段胰腺癌肝转移的治疗策略主要是以联合化疗药物方案为基础的治疗方式,但总体有效率偏低,生存期延长有限。所以在此基础上加用免疫治疗,以及局部消融治疗是该疾病探索的新方向。从作用机制上看,微波消融治疗可导致肿瘤凝固性坏死,进而引起坏死肿瘤细胞抗原释放、热休克蛋白升高、免疫细胞聚集等相应的级联反应,从而可能逆转免疫抑制的微环境,使“冷肿瘤”变成“热肿瘤”(图4,图5),这时候如果考虑应用免疫治疗,可能会提高胰腺癌治疗的疗效。因此,本研究开创性的探索消融联合化疗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胰腺癌肝转移,进一步探讨胰腺癌肝转移综合治疗的新方案,并在“冷-热”肿瘤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免疫联合治疗模式的可行性。目前该项研究正在积极入组,后续的结果也会陆续在国际大会上公布。
 
图4:肿瘤微环境
 
图5:“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的理论基础
 
 
专家简介
 
张艳桥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副院长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黑龙江省癌症中心副主任
黑龙江省消化道肿瘤诊疗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大数据与真实世界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MDT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转移性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精准微创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李志伟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一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MDT专委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委员、东北区肿瘤协作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结直肠癌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消化道肿瘤MDT专业委员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靶向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微创治疗分会常务委员
黑龙江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聂会珍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ASCO 2021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