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CR热评丨斯璐教授:PD-1单抗的新伙伴——CD40,肽疫苗 or RNA病毒?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2/4/18 11:36:51  浏览量:1044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刚落下帷幕的2022年AACR会议带来了很多免疫联合治疗的新组合,譬如PD-1单抗联合CD40激动剂瘤体内注射(mini oral),联合肽疫苗(激活IDO和PD-L1特异性T细胞)(poster),还有联合合成RNA模拟病毒感染(mini oral),入组患者都是不可手术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以期能进一步提升PD-1单抗的疗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斯璐教授介绍和点评如下。

刚落下帷幕的2022年AACR会议带来了很多免疫联合治疗的新组合,譬如PD-1单抗联合CD40激动剂瘤体内注射(mini oral),联合肽疫苗(激活IDO和PD-L1特异性T细胞)(poster),还有联合合成RNA模拟病毒感染(mini oral),入组患者都是不可手术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以期能进一步提升PD-1单抗的疗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斯璐教授介绍和点评如下。
 
PD-1单抗联合CD40激动剂瘤体内注射
 
自2019年INDUCE系列研究报道以来,静脉使用ICOS激动剂与PD-1单抗的联合受到了关注。2021年AACR报道了INDUCE研究在黑色素瘤的研究数据,结果不尽如人意(点击阅读:AACR热评丨斯璐教授:松刹车+踩油门,能让T细胞跑起来吗?)。2021年4月,GSK公司宣布中止INDUCE-3研究入组,“刹车和油门”的组合受到了很多质疑。
 
CD40和CD40L对CD8+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CD40激动剂这一领域进展速度最快的是创新药公司Apexigen在研的APX-005M(sotigalimab),目前已经获得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食道和胃食管连接部腺癌及胰腺癌的治疗。
 
 
本次大会上报道的这项正在进行的I/II期研究,评估了APX005M瘤体内注射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全身治疗用于未经CPI治疗、无法切除的III期或IV期的黑色素瘤患者。共入组30名患者,患者每3周接受一次sotigalimab瘤内注射,共4剂。该试验的剂量递增部分已经完成,14名患者被纳入5个sotigalimab剂量组(0.1、0.5、1、3和10 mg)。主要终点包括安全性和耐受性,确定推荐2期剂量(RP2D),以及根据RECIST v1.1评估总体缓解率(ORR)。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耐受性良好,没有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而导致研究中断或死亡。最常见的TRAE是注射部位反应;6例患者发生3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对30例患者进行基线后疾病评估的疗效分析表明,非瘤体注射的远隔病灶的ORR为50%(5例CR和10例PR),疾病控制率(DCR)为67%。10 mg( 被确定为RP2D)剂量组的ORR为55%(12/22)。在PD-L1阴性患者和LDH升高患者中能观察到治疗反应。
 

 
PD-1单抗联合RNA病毒瘤体内注射
 
溶瘤病毒(T-VEC)已于2015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去年ESMO报道了TVEC联合PD-1单抗 vs PD-1单抗的III期研究(点击阅读:ESMO五分钟丨斯璐教授:溶瘤病毒 or Lag3单抗?谁是PD-1单抗的良配),虽惜败,但该研究显示两组的PFS差距比较明显,由于该研究主要研究终点设置了OS,因此最终定义为“失败”的研究。但是溶瘤病毒的研发和临床研究依然是业界热点。
 
BO-112是一种双链合成RNA,由聚乙烯亚胺制成,可模拟病毒感染。通过激活树突状细胞、增加CD8 T细胞浸润和干扰素诱导,产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期研究(NCT02828098)显示,该药物针对抗PD-1耐药性黑色素瘤患者的ORR为20%。
 
本次会议报道的是II期研究结果,这项单臂研究入组的是既往PD-1单抗耐药的黑色素瘤患者,给予瘤体内注射BO-112联合静脉注射帕博利珠单抗,患者每周使用1-2mg的BO-112治疗,共7周;之后每3周对1-8个不同的病灶进行治疗。帕博利珠单抗为200mg Q3W给药。主要终点是总体缓解率(ORR),至少20%的患者必须达到缓解,才能满足主要终点。
 
 
研究结果显示:在40例可评估的患者中,10例(25%)获得缓解:3例完全缓解(CR)和7例部分(PR)。17例(44%)患者病情稳定(SD),DCR为68%,18例患者仍在接受治疗。基线LDH>3xULN的4例患者8周内均出现PD。不同亚型的ORR:粘膜型为67%,皮肤型为28%,肢端型为0%。不同BRAF/NRAS状态的ORR:BRAF突变型为43%、NRAS突变型为31%和BRAF/NRAS野生型为17%。33例(79%)患者至少有一次BO-112相关不良事件(AE),只有2例患者发生>3级的不良事件(G4输液反应和G3肌痛)。最常见的相关不良事件为乏力、发热、腹泻、呕吐和寒战。无患者因相关不良事件而中断治疗。
 
 
 
该研究已达到主要疗效终点,疾病控制(PR+CR+SD)在目前没有标准治疗方案的人群中是有意义和持久的。高LDH水平(LDH>3xULN)和肢端黑色素瘤治疗效果不佳。
 
此外,本次AACR会议上发布的该研究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发现:1)BRAF/NRAS突变患者从该组合中BO-112和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更大;2)早期PD-L1表达和/或CD8+T淋巴细胞的增加是反应的早期标志。
 
PD-1单抗联合肽疫苗
 
本次会议还以壁报形式报道了一项纳武利尤单抗联合肽疫苗的疗法,该肽疫苗可激活IDO和PD-L1特异性T细胞。
 
这是一项由研究者发起的I/II期研究(NCT03047928)中,入组对象为未经抗PD-1治疗的IV期黑色素瘤患者,给予最多15剂IDO/PD-L1肽疫苗皮下注射(6x q2w,随后9x q4w)。纳武利尤单抗(3 mg/kg)每2周给药一次(q2w),最长持续两年。评估临床疗效、毒性和生存数据。
 
 
截至2021年12月1日,所有30例患者在完成IDO/PD-L1接种计划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后进行评估。ORR为80%(n=24),CR率为46.7%(n=14)。中位随访2.7年后,mPFS为25.3个月;mOS未达到,3年OS率为73%。亚组分析显示,在PD-L1+患者有效率(RR)为94.1%,mPFS为30.9个月。PD-L1-患者RR为61.5%,mPFS为7.2个月。此外,基线LDH水平升高的预后不良患者中,RR为81.8%,mPFS为30.9个月。基线LDH水平未升高的患者中,RR为78.9%,mPFS为19.3个月。基线M1c期患者的RR为88.2%,mPFS为25.6个月,而基线M1a或M1b患者的RR为69.2%,mPFS为14.8个月。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与接受纳武利尤单抗单药疗法的患者相当,在预后不良的患者中未观察到未预期的毒性。
 
 
 
该研究的早期结果非常令人鼓舞,ORR为80%,其中46.7%为CR。中位随访32个月后,mPFS为25.3个月,是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预期的两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总结点评
 
这三项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数据在本届AACR会议的黑色素瘤领域都非常亮眼,虽然是早期数据,但值得进一步推敲。
 
1、人群挑选:第一项研究中显示对于PD-L1阴性和LDH升高的患者都有疗效,第二项研究显示粘膜黑色素瘤有效率最高,BRAF和NRAS突变患者也是获益的人群;第三项研究显示对于LDH升高和PD-L1阳性的患者疗效更佳,所以不同亚型的人群可能需要不同的联合;
 
2、刹车和油门的组合:目前的免疫联合取得成功,比如CTLA-4单抗+PD-1单抗,LAG3单抗+PD-1单抗,都是刹车和刹车的联合。油门和刹车的组合在INDUCE研究、MASTERKEY-265研究中都未获得成功,但并不意味着这个领域就此止步。这三项研究都是“刹车和油门”的联合,且都获得了早期成功。瘤体内注射免疫激动剂或者疫苗必将有广阔前景,如能更合理的进行研究设计和统计学推算,相信刹车和油门的组合终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CT039 - Intratumoral CD40 agonist sotigalimab with pembrolizumab induces broad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activation in local and distant tumors in metastatic melanoma
 
[2]CT014 - Efficacy of intratumoral BO-112 with systemic pembro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melanoma refractory to anti-PD-1-based therapy: Final results of SPOTLIGHT203 phase 2 study
 
[3]CT107 / 4 - Correlation of biomarkers and clinical benefit of intratumoral BO112 and pembro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anti PD1 refractory melanoma
 
[4]CT535 - High clinical efficacy in poor prognosis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 treated with an IDO/PD-L1 peptide vaccine in combination with nivolumab
 
 
斯璐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及肉瘤内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
 
《CSCO黑色素瘤诊治指南》执笔人
 
《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管理指南》执笔人
 
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神经系统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脑转移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常委
 
CSCO罕见肿瘤专委会常委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
 
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委
 
《肿瘤学杂志》青年编委副主编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审稿专家
 
精彩推荐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疫苗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