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肺癌免疫治疗的“Stop or Go”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2/20 11:46:41  浏览量:606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肺癌免疫治疗的探索之路一向充满未知和挑战,而关于免疫治疗的“stop or go”就是一个永远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如何选择是我们每天都要面临的难题。

梁媛,马锐丨辽宁省肿瘤医院胸内二科
 
肺癌免疫治疗的探索之路一向充满未知和挑战,而关于免疫治疗的“stop or go”就是一个永远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如何选择是我们每天都要面临的难题。晚期肺癌免疫一线治疗2年是否为最佳时长?已经完成2年免疫治疗且病情稳定已在赠药中的患者,下一步是停药观察还是继续免疫治疗?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的患者可以提前停药吗?...由于缺乏权威研究评估风险-获益间的直接证据,每一次选择都会影响患者整体预后的走向,目前我们仍在探索真相的路上。
 
CheckMate153[1]是第一项验证免疫治疗stop or go的随机临床研究,252例既往经治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1年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继续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组(A组)以及观察组(B组),分别入组127例和125例患者,组成ITT分析人群;两组中分别有38例和40例患者疾病进展后,因研究者认为患者可继续从纳武利尤单抗治疗中获益,从而继续接受免疫治疗。因此最终分别有89例和85例患者在随机化时未出现疾病进展,组成无进展生存(PFS)分析人群。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安全性,次要研究终点为PFS和总生存(OS)。
 
在PFS分析人群中,A组和B组的中位PFS分别为24.7个月和9.4个月(HR=0.56)。亚组分析显示,最佳疗效评估为CR/PR的患者继续接受免疫治疗相较观察组有更好的PFS[31个月vs10.6个月(HR=0.46)];而最佳疗效为疾病稳定(SD)的患者,继续接受治疗和观察组的中位PFS无差异[11.8个月vs 9.4个月(HR=1.01)]。
 
在ITT人群中,继续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和观察组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和28.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62);在PFS分析人群中,CR/PR患者继续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具有更好的OS获益[NR vs 33.5个月(HR=0.50)],同样SD患者继续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治疗也并未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生存获益[32.2个月vs 26.6个月(HR=0.88)]。
 
CheckMate153研究表明使用纳武利尤单抗评效CR/PR的患者持续治疗比治疗1年停药效果更好,所以,免疫治疗一旦起效,不建议随意停药,依据目前指南推荐建议2年;而对于免疫治疗后评效SD的患者,延长免疫治疗时间的生存获益有限;对于免疫治疗初始就疾病进展(PD)的患者,进展以后似乎没有必要继续用药了。
 
图1 CheckMate153 ITT人群:左为PFS结果,右为OS结果
 
2020年JCO公布了KEYNOTE-010研究[2]中位随访42.6个月的更新结果,并公布了完成2年/35疗程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再次使用该药的数据,进一步夯实了免疫治疗2年疗程的疗效。该研究690例患者中79例完成了2年的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完成2年治疗的患者12个月OS率和PFS率分别为98.7%(95%CI:91.1%-99.8%)和72.5%(95%CI:59.9%-81.8%),24个月OS率和PFS率分别是86.3%(95%CI:72.7%-93.4%)和57.7%(95%CI:41.2%-71.0%),中位OS和PFS未达到。其中14例患者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进展后第二次接受其治疗:6例(43%)再次获得部分缓解,5例(36%)保持病情稳定。
 
KEYNOTE-024研究[3]经过5年长期随访也展现了帕博利珠单抗在一线治疗中更持久的临床获益。39例(25.8%,39/151)患者完成了2年35周期的治疗,其客观缓解率(ORR)高达82.1%[32/39,4例CR,28例PR],3年OS率高达81.4%。12例患者因疾病进展再次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ORR为33.3%(4/12),SD为50.0%(6/12),疾病控制率(DCR)为83.3%。
 
图2 KEYNOTE-010及KEYNOTE-024研究第二程免疫治疗疗效
 
KEYNOTE-042研究[4]中102例患者完成了35个周期(2年)的免疫治疗。84.3%(86/102)最佳治疗反应为CR(n=2)或PR(n=8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38.7个月(4.4-56.0)。26例患者接受了第二阶段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治疗开始后的ORR为15.4%(均为PR),中位PFS为11.3个月,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6.9%。
 
截至目前,并没有临床研究证明免疫治疗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因为"毒性"也是影响免疫治疗持续时长的一个关键依据。尽管大多数不良事件发生在开始免疫治疗的前6~9个月,但一小部分患者会在后期出现难以控制的毒性。当给予持续免疫治疗的获益程度无法量化时,即使是对一小部分患者有中度风险,持续免疫治疗也是不合理的。综上所述,根据风险-获益特征找到治疗时长的平衡点至关重要,现有研究表明免疫治疗2年可能是合理的,且停药后复发进展,再次使用免疫治疗效果仍然不错。不过这是基于事后分析,目前已有针对免疫治疗stop or go的前瞻性研究正在进行中,我们期待未来给我们更多的线索去探索真相。
 
事实上,我们也在质疑"是否所有方案的免疫治疗都需要长达两年"。
 
首先,对于不同的免疫治疗药物或治疗策略所需的治疗时长可能不同。对于上述研究中提到的PD-1抑制剂单药治疗,两年可能是合适的;但对于免疫联合治疗策略或其他免疫治疗新药物如CTLA4单抗、TIGIT单抗、LAG3单抗、双特异性抗体等等,通过更多不同的途径激活免疫系统,免疫治疗持续时间也许不需要持续更长。
 
另外,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比如在术后辅助治疗阶段以及局晚期患者的巩固治疗阶段,目前推荐1年的免疫治疗。晚期一线目前指南推荐2年,而在二线以及后线应用免疫治疗建议应用至疾病进展。
 
另外,不同的疗效转归的患者可能需要的免疫治疗时长也不尽相同。如上述研究中提到的CR/PR患者应尽量不要过早停用,而对于SD患者1年以后继续治疗似乎不能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而对于免疫治疗的非典型反应,例如分离反应(DR),我们在临床实践甚至临床研究中经常将其误认为PD的患者,免疫治疗的持续应用结合局部治疗依然会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
 
除此之外,未来MRD的介入也许会更加精准的为每一位患者解决免疫治疗stop or go的世纪难题。
 
解最难的题,品最烈的酒。没有一路披荆斩棘,何来一路繁花似锦。向着太阳,必然收获阳光。
 
参考文献
 
[1]WaterhouseDM,GaronEB,ChandlerJ,et al.Continuous Versus 1-Year Fixed-Duration Nivolumab in Previously Treated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CheckMate 153[J].JCO,2020,38(33):3863-3874.
 
[2]Herbst RS,Garon EB,Kim DW,et al.Long-Term Outcomes and Retreatment Among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ositive,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 the
 
KEYNOTE-010 Study[J].JCO,2020,38(14):1580-1591.
 
[3]ReckM,Rodriguez-AbreuD,RobinsonAG,et al.Five-Year Outcomes With Pembro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for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PD-L1 Tumor Proportion Score≥50%[J].JCO,2021,39(21):2339-2350.
 
[4]Gilberto de Castro Jr,Iveta Kudaba,Yi-Long Wu,et al.Five-Year Outcomes With Pembro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d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Tumor Proportion Score≥1%in the KEYNOTE-042 Study.
 
专家简介
马锐
辽宁省肿瘤医院胸内二科主任,肿瘤学博士,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兼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执行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肺癌分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理事会理事,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中国实用内科、医学与哲学,沈阳医学院学报等多家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
主持省部级、市级课题9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
 
专家简介
梁媛
辽宁省肿瘤医院胸内二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才,辽宁省卫生计生委直属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沈阳市高级人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外聘专家,中国医药教育促进会肺癌专委会青委会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医学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肺癌专委会委员。主持国家级省市级等其他课题累计9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