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ASCO-GI重点壁报]袁响林教授:卡培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在晚期结直肠癌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  袁响林   日期:2017/2/8 15:11:33  浏览量:2834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每年1月召开的ASCO GI(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是胃肠道肿瘤领域最高水平的世界级学术盛会,其内容引领当前该领域国际学术前沿和方向。

编者按:

  每年1月召开的ASCO GI(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是胃肠道肿瘤领域最高水平的世界级学术盛会,其内容引领当前该领域国际学术前沿和方向。2017年大会主题为“多学科模式下精准治疗的进展与创新”,再次向全球传递了消化道系统肿瘤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聚焦消化道系统肿瘤精准治疗的进展和突破。在本次大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袁响林教授团队所做的一项评估卡培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在晚期结直肠癌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大会收录,现特邀袁教授为我们解读该研究的主要结果,以飨读者。
 
  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以表皮因子受体为作用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在晚期结直肠癌(ACRC)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ACRC的总生存期(OS)不断延长,采用有效、低毒、低成本的维持治疗理念已经渐渐广为接受。然而,目前针对西妥昔单抗应用于ACRC维持治疗的经验仍非常有限,一线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后最佳的维持治疗方案尚未确定。因此,本项研究旨在探索RAS野生型ACRC患者一线氟尿嘧啶类联合化疗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诱导治疗后,采用卡培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本研究随机纳入本中心(同济医院肿瘤中心)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初始未经治疗的RAS野生型ACRC患者,并且接受4~6个月(或8到12周期)一线氟尿嘧啶类联合化疗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诱导治疗后,疗效评估稳定(SD)或部分缓解(PR)或完全缓解(CR)者。最终13例患者入组,随后接受卡培他滨(1250 mg/m2 ,每日2 次口服,治疗2 周后停药1 周,以3 周为一个周期)联合西妥昔单抗(250mg/m2 ,每周1次,或400mg/m2 ,每两周1次)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死亡或因无法耐受的药物毒性而终止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无疾病进展期(PFS)。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6个月含氟尿嘧啶类联合化疗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诱导治疗后,采用卡培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患者一线治疗中位PFS为16.7月,维持治疗期间的PFS(mPFS)为12.1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月。并且接受卡培他滨个联合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患者耐受性良好,13例患者暂无因无法耐受的药物毒性而终止治疗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未见明显下降。
 
  本研究表明卡培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可以作为ACRC的理想的维持治疗方案,因此,基于这个初步的结果,我们发起了一项单臂、开放、多中心的II期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gov ID: NCT02717923)进一步探索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后,卡培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期待这项扩大样本后、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能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
 
  专家简介
  袁响林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湖北省抗癌协会分子标记及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学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委员。

版面编辑:赵丽丽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ASCO GI结直肠癌]袁响林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