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A2018 中国之声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受损研究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8/7/12 10:38:19  浏览量:2378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2018年6月14日~17日,第23届欧洲血液学年会(EHA)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隆重召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教授课题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存在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损伤》研究入选了EHA会议壁报交流,在读博士生曹谢娜与孔圆副教授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黄晓军教授为通讯作者。近日,该项研究已被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正式接收。

曹谢娜 孔圆 黄晓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自2014年开始,黄晓军教授课题组从骨髓微环境角度对移植后植入功能不良、血小板延迟植入等重要移植合并症的发病机制及其修复治疗进行了系列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Blood》等杂志。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该课题组采用前瞻性配对临床队列研究,联合原代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体外研究平台,首次从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角度揭示移植后急性GVHD的全新发病机制,有望为移植后急性GVHD患者的新型防治策略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研究背景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是亟待解决的重要临床科学问题。虽然急性GVHD传统上被认为是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但是其发生也与内皮损伤有关,并且内皮损伤程度与急性GVHD的严重程度相关。近期研究表明,外周循环内皮细胞的增多可以作为GVHD早期阶段内皮损伤的替代标记。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是外周循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我们团队的前期研究表明,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损伤参与了移植后植入功能不良和血小板延迟植入等重要移植合并症的发生,但是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在allo-HSCT后急性GVHD患者中扮演的角色却没有报道。此外,非感染因素所致全血细胞减少通常伴随急性GVHD患者出现,其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目的
 
评估移植后急性GVHD患者的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是否存在异常,并进一步探究移植后伴随全血细胞减少的急性GVHD患者其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损伤是否更严重。
 
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配对研究,按照1:2配对分离移植后急性GVHD(N=41)和非GVHD(N=82)患者,以及正常供者(N=15)的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血管内皮祖细胞诱导培养基培养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7天后通过流式和DIL-AC-LDL/Lectin-UEA-1双染法鉴定血管内皮祖细胞表型。流式测定骨髓和外周血的血管内皮祖细胞和造血干细胞比例,活性氧和凋亡。血管内皮祖细胞功能通过小室迁移和成管实验测定,造血干细胞功能通过集落形成能力和彗星实验测定。
 
研究结果
 
急性GVHD患者的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双标,迁移和成管能力)比非GVHD患者显著降低,细胞活性氧和凋亡显著升高,同时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其活性氧和凋亡水平显著增多。在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伴活性氧及凋亡增加,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且活性氧和凋亡显著增多。急性GVHD分度≥2度患者较GVHD分度≤1度患者,其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及造血干细胞数量显著减低,活性氧及凋亡水平显著增加。伴随全血细胞减少的急性GVHD患者,较血象正常的急性GVHD患者其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及造血干细胞受损更严重。
 
研究结论
 
本研究揭示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及功能损伤可能参与了急性GVHD的发生,而氧化应激介导了骨髓和外周的血管内皮祖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损伤。
 
原文链接
 
Xie-Na Cao#, Yuan Kong#, Yang Song, Min-Min Shi, Hong-Yan Zhao, Qi Wen, Zhong-Shi Lyu, Cai-Wen Duan, Yu Wang, Lan-Ping Xu, Xiao-Hui Zhang, Xiao-Jun Huang*. Impairment of bone marrow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patients after allotransplant.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doi: 10.1111/bjh.15456.
 
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曹谢娜博士(左)与孔圆副教授(右)
 
专家简介
 
黄晓军
 
黄晓军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大清华生命中心临床PI。亚太血液联盟常委会主任, 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第八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九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及美国血液学会国际常委会委员。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项目”、“杰青”、“长江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科技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北京市工程实验室主任。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项目、国自然“杰青”、重点项目等国家课题;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包括New Engl J Med、Lancet oncol、J Clin Oncol、Blood和Leukemia等,入选2014、2015和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医学);排名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骨髓血管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