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瞭望东方丨马军教授:破解细胞因子风暴——COVID-19重症患者治疗的转机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0/5/14 10:46:27  浏览量:1367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细胞因子风暴CRS是人体产生的一种过度免疫反应。我们的免疫系统具有抗感染能力,当机体被感染后,免疫系统能够吞噬病原或分泌细胞因子促进机体对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对病原的清除,这便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的保护作用。但如果这种作用过强,就会产生炎症风暴导致的组织损伤,机体大量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损伤组织或其他组织的免疫细胞,导致免疫系统处于过度活化状态攻击自身。

3月28日,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Jessica J. Manson教授团队的一例COVID-19重症病例的报道。该例患者出现了严重的CRS,研究者结合临床上应用Tocilizumab治疗因CAR-T治疗引起的重症CRS,在该重症病例上尝试应用Tocilizumab治疗,并获得了明显的临床恢复。本刊特邀请我国著名血液病专家马军教授对该项报道进行了一线解读。

 


专家述评


细胞因子风暴与COVID-19的关联与应对措施


对于COVID-19重症病例,一部分来自于免疫系统太弱,无法控制病毒复制而导致病情加重;另一部分是由于免疫系统过度应答而加重肺部损伤,引起炎症风暴而出现重症。


COVID-19炎症风暴的诱因可能有以下几个途径:第一,病毒在体内快速复制,免疫细胞大量活化释放炎症因子。第二,病毒感染后在体内诱导细菌的二次感染,导致免疫细胞在应对细菌感染中过度活化。第三,病毒导致的组织损伤产生大量的DAMP,可以被免疫细胞识别,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


SARS-CoV-2感染后,体内迅速激活炎性T细胞和炎性单核/巨噬细胞,导致GM-CSF和IL-6的产生,这些免疫细胞也许会进入肺部并发挥免疫损伤作用,导致严重肺部损伤乃至休克,这可能是诱导炎症风暴的原因之一。


抗IL-6单抗Siltuximab应用于多中心Castleman病和IL-6R单抗Tocilizumab应用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或许能够有效阻断IL-6激活的信号通路进而减弱炎症风暴,在临床上的应用治疗CAR-T治疗引起的重症CRS。在治疗4-5级CRS时,短时间使用一次Tocilizumab就能在一周内降低炎性因子IL-6和IFN-γ在患者血浆内的浓度,减弱机体对炎症因子的过度响应,在临床重症CRS患者救治中具有较好的疗效。此病例为重症COVID-19出现CRS应用Tocilizumab明显的临床恢复;这对探索IL-6信号通路在COVID-19患者中的作用的研究也至关重要。


疫情之下血液病患者的管理


当前,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对白血病、淋巴瘤以及其它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疫情的早期,患者的求医问药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有些患者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疾病进展,甚至死亡。


随着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白血病和淋巴瘤的规范化治疗也步入了正轨。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首先,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特别是高度侵袭性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如急性白血病,NK/T细胞淋巴瘤等在发病时往往有发热的症状,需要与新冠肺炎发热相鉴别,排除新冠肺炎后需尽快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其次,对于低侵袭性的疾病,如慢性白血病或惰性淋巴瘤患者,避免使用高强度的化疗,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增加新冠感染的风险。并且,可适当延长返院复查的时间,在医生的指导下居家治疗。例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可选择伊布替尼口服在家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患者可使用来那度胺口服治疗。并且在居家治疗期间要合理安排饮食起居,适当运动,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多与家人,朋友以及医生沟通,避免过度的焦虑和紧张。另外,现在到医院就诊均需提前预约,合理安排行程,听从医院的安排,不建议长途跨省就医。


新冠疫情有可能是一个我们医患长期面对的问题,需要医生和广大患者并肩作战,同心协力、合作理解,一起克服疫情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专家简介

?马军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CSCO抗白血病联盟主席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CSCO抗淋巴瘤联盟前任主席

 

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享誉业内。1982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体外多能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填补国内空白。自1983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00余例,10年无病生存率8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40余部, 获国家、省、市科技奖二十项。承担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8项,省、市级科研课题25项。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马军教授

分享到: 更多